谈天说地 ✐2004-09-01


伟大的翻译家

文一卒

 

  对历史人物评论,常会引起爭论;有时盖棺已久,论犹未定。不过,有一件事不难定论,那就是最伟大翻译家的荣衔,应该属於教会史上最伟大的圣经学者,译经家耶柔米(St. Jerome, 拉丁名Sophronius Eusebius Hieronymus, c.342-420)。他是早期拉丁教父中最博学的人,精通古典文学,圣经语文和基督教传统,也是提倡修道院和守独身最力的人。是耶柔米从希腊文七十士译本旧约和新约,译成通俗拉丁的 Vulgate 圣经,被罗马教会接受为标准译本,一直通行。
  文字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和记录,翻译自然是思想沟通的桥樑。因此,翻译能夠影响历史的进展,和文化的变革。我们对於翻译者的地位工作,应该加以重视。


希腊文新约手抄本

  耶柔米的父亲,很注重儿子的教育,从小栽培他的宗教信仰,和基本的文学,就送他去罗马。在那里,他学好了拉丁文和希腊文,也受了異教的熏染。他虽然沒有什么重大恶习,但失去了敬虔。约在十八岁时,他受了洗礼。他自己说:“在星期日,我常与同龄同好的青年们,去浏览地下墓穴,看先前圣徒的遗蹟。”约在三年之后,他经历了灵里的觉醒,完全悔改归正。
  在374年,耶柔米去到安提阿,在那里住了一些时候。在病中发高烧,恍惚被带到基督台前受审判。审判的主问起他是什么人,耶柔米回答是基督徒。基督严厉的说:“你在说谎!你是西塞祿(Cicero, 罗马文学家)的门徒;因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下令加以鞭笞,醒来后身上仍有余痛。他深信不是出於幻觉,认为是主的管教。因此立志他的手不再摸異教的书。他退到安提阿东南的旷野,在那里,他离群独居了四年,过着苦行隐居的生活。


耶柔米

  远离尘嚣,努力克制肉体,仍然不能完全祛除试探,无法禁制思想的游荡,回忆在罗马的宴饮生活,搅扰他的思想。他长期禁食,俯伏在基督面前,痛哭认罪。他悟到了语文同思想的关系,去找一个归主的犹太信徒,学习希伯来字母和文法;艰难的新语文,佔据了他的思想。他说:“苦学是撒种,收获了甜美的果实。”他精通了希伯来文,增加了见证的负担。
  382年,耶柔米到了罗马,受罗马主教达玛苏(Damasus)邀约,担任他的神学顾问和秘书。在日常事务之外,耶柔米把四福音书由希腊文翻译成拉丁文,並修订拉丁文诗篇。
  耶柔米的博学诚实,圣洁行为,为人所敬仰;他的刻苦生活,与罗马的环境难以协调;他的正直敢言,对教职人员的糜烂生活,败德行动,口诛笔伐,则给他造成了不少仇敌。
  384年,达玛苏逝世。耶柔米感到“罗马居,大不易”。在罗马,他结识了敬虔而甚富裕的寡妇葆拉(Paula)和她守独身的女儿尤索贞(Eustochium)。反对的人,造作谰言,诬指他和葆拉有苟且行为。本来知道耶柔米品德,和修道院生活的人,都不会相信;但他不是肯靜默不言的人,在一封信中,耶柔米愤慨的抗言,为葆拉辩护,说明了当时叫人难以置信的修道苦行生活。他透露:沒见过葆拉吃饭,她整天穿粗毛衣,睡时就地而臥,常整夜流淚祷告眼睛几乎失明,形销骨立;她歌唱诗篇,差不多可以记诵全部圣经,而且还学了希伯来文。修院又是集体生活,她的品德岂容有怀疑的余地?
  385年,耶柔米和他的弟弟保林念(Paulinian),同着几名修道士,离开罗马去安提阿。九个月后,葆拉和尤索贞,並一批敬虔的妇女也随着前往。他们一队行旅“经巴比伦到耶路撒冷;不是尼布甲尼撒,而是耶稣应当统治”。


武加大译本圣经

  他们到了伯利恒,由葆拉出资,建了一座修道院,三所女修院。耶柔米则住在一个岩石凿成的巨大洞穴中,近耶稣降生堂。他以余生从事写作,有多卷释经著作;他认为与真理不合的时候,就用笔墨论辩,奧古斯丁也曾是他笔战的对象。但他最大的成就,是用一人毕生之力,把全部圣经译成通俗拉丁文(缺少数几卷次经),就是武加大译本, 成为罗马天主教所接受的标准译本,造福教会一千多年。

  410年,罗马为蛮族攻破。耶柔米亲自看见那伟大古城的女儿,沦为奴隶,贵妇成为乞丐,难民群也涌到伯利恒。耶柔米说:“我不得不同他们悲哀,为他们哭泣。我放下了以西结注释的写作,几乎是全部的研读,每天把圣经的话化为动作,把圣徒般的言论实行出来。”
  耶柔米工作过劳,加以禁食祈祷,最后,他的视力衰退,声音消失,仿佛只是一具影子。
  420年九月三十日,耶柔米安然离开世界。
  耶柔米的武加大译本圣经,卻流传下去。
  在耶柔米之前约一个世纪,北非教会已经有第一个拉丁译本圣经,称为义他勒(Itala),耶柔米译本以此为基本参考。
  耶柔米的圣洁虔诚,使他成为合格的译经者;他译作的认真,文体的优美,都受到极大的尊敬。只是他所根据的版本,或某些语词,不是完全沒有瑕疵的。到十六世纪,著名伊拉斯谟 (Desiderius Erasmus, c.1466-1536)於1516年,出版了他的希腊文新约。当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改革的时候,是根据希伯来文旧约,和伊拉斯谟的希腊文新约,直接翻译。
  
  在读圣经的时候,你有沒有发现,主耶稣和使徒们,在新约中所引用旧约圣经的话,跟我们旧约的文字有些不同?当然意思还是一样;但差別的原因在哪里?不要猜是新的启示,或是另外的翻译;说来很简单:虽然主在世所用的是希伯来文圣经,但使徒写新约记载的时候,用的是希腊文,他们沒有个別翻译,而採用了当时通用的希腊文译本旧约,就是一般所称为“七十士译本”,这样,就与希伯来文旧约直接译文有些微的差別。
  据说,约在主前第三世纪,散居在埃及和希腊世界的犹太人,从以色列十二支派中,每支派选出六人,共七十二人,以七十天的时间,翻译完成旧约成希腊文;Septuagint於拉丁文是“七十”的意思,所以简称为LXX。
  这说明了翻译在传播上的重要;或更说,这样作,是出於圣灵的启示。
  
  在晉代的时候,天竺僧鸠罗摩什,是佛教来华的第一个翻译家,把佛经译成中文。
  不久,法显就觉得需要改进,率慧景,道整等人,往印度求经。归途在海上迷失,飘流多日,竟然发现了美洲大陆,是意想不到的成果(公元前458年)。
  不过,最有名的还是玄奘往印度取经(贞观元年出发,至贞观十八年始归)。他受因明辩证的影响,把印度一个污秽脏乱的蕞尔小国,说成西方极乐世界,误导世人不小。其实,经过十五个多世纪的进步,说要谁“转生”那样的乐土,恐怕真道真相的人,都会卻步敬谢不敏。不过,是吳承恩的通俗小说西遊记,使玄奘得项盛名。但他所译的经文传播开来,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史学家指出:在十一世纪以前,中国的重要发明,有二十六种传输到西方;西方科技传来中国的,只有三种,其中有独轮车,和螺丝钉。但到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在科技上,再沒有重要发明,贡献给世界。考其原因,是佛教在中国发达,引起人的悲观遁世,並有“轮回”观念,形成道德的相对论,以致文化衰退沒落。早在唐朝,学者韩愈,在“谏迎佛骨(舍利)”的表文中,就直言指出迷信将导致“国祚不长”的后果,弊政亡国,果然不虛。
  为了提倡学术交流,促进文化,我们应该重视翻译。翻译是进口別人的智慧,能夠跑在前面。但翻译不当的文字,也会导致恶果,岂能不慎?

翼展视窗阔 报取智域深

艺文走廊

善用剃刀 ✍凌风

谈天说地

彩虹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人权与政权 ✍于中旻

谈天说地

东亚复荣圈 ✍于中旻

谈天说地

社会主义资本家—子贡 ✍亚谷

艺文走廊

偷得浮生半日閒─岭南之风 ✍国樑

寰宇古今

失弓得弓 ✍史述

点点心灵

舌尖与指尖之间的距离 ✍殷颖

艺文走廊

颂诗译选:春天随着冬天 ✍凌风 译

书香阵阵

读书乐:阅读伴我行 ✍冯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