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点点心灵.小品 ✐2017-07-01

浅写林泉深读经

湮瀅

 

  偶然在刊物上读到“深画林泉浅诵经”一文,深觉此文题意境颇佳。
  我棄置画笔久矣,无法深画泉林,只能在林下泉畔,文思偶经触动时,浅浅写之,略抒己怀;其实,也无法深写。林泉因缘,多由田园诗中得之,淡书感怀而已。文亦在千言左右;写多了,不仅虛掷笔墨,也浪费读者时间,不如不写。
  至於“浅诵经”,则深获我心。古人皓首也难穷经,因前人留下的经史子集,汗牛充栋,浅诵已难读毕,深读更加不易,莫如效法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或能略窥一二,足矣。
  我所说的应深读之经,並非中国故纸堆中的典籍,而是圣经。国故虽故,卻也藏了前人许多宝贵的知识与智慧,但其中卻欠缺生命。神所启示的圣经,不仅为人生智慧宝藏,而且由此智慧中还能找到生命的泉源“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箴言16:22)。任何其他经典,都不能与之相比。
  一部新,旧约圣经,虽只六十六卷,文约四百万言(中文译本),但卻浩瀚无比,广被神创造之天,地,与宇宙及人类的起源,並启示了世界与人类未来的末日,以及人灵魂终极归宿。这其中还蘊藏了许多奧秘,迄今尚无一人能完全了解这部“天下之大经”(晚清名臣张之洞语)。圣经既如此深奧,人如何能明白呢?圣经不是天父写给人的一封爱的家书吗?是的。圣经的语言原本极其浅显,小学程度的人,便应能读懂,不需高深的学问。因神的话原本不用高言大智,並不是专写给高级知识分子读的。目前举世约有近两千余种译本,对象皆为低水平的读者,但也有人将圣经译成高级知识分子的读物,如英译之“雅各王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以及中文最早之“文理译本圣经”,但发行量最多的版本,则为普通大众读物之中文“和合译本”。据悉“和合版本”在中国大陆之印刷量早已破亿。这些难读难懂的圣经,岂能符合天父给一般人读的“爱的家书”吗?按各国译经均有多种版本,尺牍(书信)文体亦有各种文体,如秋水轩雪鸿轩等,是写给文人,墨家欣赏的,非通俗大众能读得懂。但有些圣经版本,读不懂也不要紧,人只要能读懂圣经中的圣经,新约约翰福音第三章第16节:“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一句便足夠了。不必去了解那些无法明白,艰难的译本,更不需要去了解难懂的神学语言。人如能明白並接受这样简单的信息,並愿接受神的大爱,虔心悔改接受基督为救主,便可得救,得永生了。
  圣经可浅读也可深读与精读,但深读卻不能偏读,是要“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摩太后书2:15)来读,才能进入较深的境界。圣经是一座金矿,你能挖掘多深,便可得到多少宝藏。各种圣经导读,圣经诠释,多得不可胜数;此类典籍,偶一浏览亦无不可,沉缅其中,便浪费时间。不如祈祷求圣灵导读,更能明白圣经
  中国古代的私塾,初入学时,塾师並不开讲,只要学童熟读书本,並背诵课文,等学生能熟读並背诵课文后,才开讲。因课文已深植於心,便能自动融会贯通。塾师再稍加指点,便能了然於心,且永誌不忘。即所谓“一旦豁然贯通焉,圣经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圣经全体之大用无不明矣。”(此句系大学之释文,借来一用。)此法亦不失为深读与精读圣经的诀窍之一。
  “读经”,无论浅读或深读,多为默读。但“诵经”,则必须出声朗诵,其中区別很大。“诵经”,要诵者将其腔调,韻味,情感,思想及意志都诵进去,便能印象更加深刻,並能於朗诵声中,得到崭新的启示,适於晨昏自我灵修时为之。久而久之,诵经千遍也不厌倦,且能在同一段(或同一节)经文中得到更多的启示。终生为之,更受益无穷。
  抄经,为另一种深读与精读的好方法。以手抄圣经,似乎已落伍了?其实不然。以手笔抄写圣经,不少人行之有年,而在抄写经文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隔,都能出现新意。而当你抄出新意时,可随笔录下作为心得。你在一笔一画地抄写经文时,在中文的每一个“方块”字中,当你执笔书写时,在笔与画之间,或落笔与停笔时,都会在圣灵启导之下写(读)出不同的意境。如此“读”(写)经之收获,会比目读,口诵,更能“读”(抄写)出更多的心得与灵意。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70704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