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11-05-01

解毒“达芬奇密码”(五)

耶稣的神人两性

黃钟

 

  从耶稣“道成了肉身”的时候开始,在祂的身上就存在神人两性。因为“道就是神”;道既成了肉身,就是“人”。童年的耶稣,圣经记载不多,除降生到十二岁,以后就沒有记载。“典外文献”(圣经正典以外的文献)中有关耶稣童年的事蹟,称之为“耶稣婴儿时期的福音”卻实有不少。第二世纪的时候,其中最重要的有雅各原始福音多马耶稣婴孩时期福音。到第三世纪,又有一份文献名为拉丁语耶稣婴孩时期福音,其內容加入许多情节,明显是从前面的两福音书加以扩充。后来又有托马太名福音,是一份经过修编,较为简略的版本。
  以上典外文献都是记载耶稣到十三岁期间的生活和奇異事蹟。当然在“正典”确定之后,这些伪托,臆测,受诺斯底派(Gnosticism)影响而成的文献,都被视为典外文献,现今的教牧极少引用作为讲道或解经之用。
  论到耶稣的人性,神性,自从祂三十多岁出来传道开始,一直都受到犹太拉比,宗教党团,祭司院领袖们的质疑和爭论,甚至动了杀机。因为祂曾多次表明自己的身分,说:“我与父原为一”,“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翰福音10:30;5:17;参约翰福音5-10章)
  耶稣三十岁以前,祂身为“人子”,明显的祂的“神性”是隐藏的;当祂出来传道的时候,祂的“神性和人性”就完全表露无遗。曾经两次从神那里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悅的。”又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悅的,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3:17;17:5)


“耶稣受了洗,随即从水里上来。天忽然为祂开了,祂就看见神的灵,彷彿鸽子降下,落在祂身上。从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悅的。”(马太福音3:16-17)
(Picture: "The Baptism of Christ", c.1475, by Andrea del Verrocchio)

  同时两种属性存在於耶稣身上,要将祂分割成两个时期;或是两个独立位格,分开事态来作交替选择性表现,这都是有问题。
  主耶稣在世上传道约三年多,並沒有什么确切的记载,只凭约翰福音书中,祂曾三次过“逾越节”作为推算。在这三年多传道记述中,祂作了许多事,讲了许多教训,若要一一都写下来,恐怕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约翰福音21:25),但是,已经很夠。“人性”方面:祂吃,喝,饿,渴,疲倦,睡觉,哭,呼喊,怜悯,爱,喜,怒,哀,乐,痛苦,试探等。所谓人性中“七情六慾”祂都齐全。圣经这样为祂作见证:“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祂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淚祷告恳求那能救祂免死的主,就因祂的虔诚蒙了应允。”(希伯来书2:14;5:7)“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祂沒有犯罪。”(希伯来书4:15)这里提到“与我们一样”实在太传神了。我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哪一样试探我们可以说沒有,有些试探我们胜过了;有些试探卻失败了。人是罪人,就因为胜不过试探而“犯罪”,所以我们是“罪人”。耶稣卻不是这样,“祂也曾凡事受过试探,只是祂沒有犯罪”。祂“凡事”就是说明这世界有的事,祂都经历过“试探”,包括男女间的关系。祂的“人性”经得起考验,所以祂是人类的“救主”。
  论到耶稣的“神性”。四福音中记载耶稣周遊四方教训人;又行许多神蹟,使瞎子看见,瘸子行走,死人复活,长大痳疯的洁淨,瘫子起来行走,哑吧开口说话,聋子听见,医治人许多的疾病;用五饼二鱼,餵饱五千人;行走海面,平靜风浪;赶逐污鬼等,两次洁淨圣殿,咒诅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等,林林总总,行了三十八个神蹟。祂所行的神蹟奇事,看见的人都将荣耀归给神!
  祂钉十字架断气的时刻,“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坟墓也开了,已睡的圣徒的身体多有起来的…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並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马太福音27:50-54)
  保罗蒙召之后,作了外邦的使徒。他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有犹太拉比的造诣;希罗文化的素养。起初他不相信耶稣是“基督”,並且严厉的逼迫信奉基督的人。他经历了耶稣的救恩,明白神的奧祕,认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他从旧约律法,先知和预言上得到启示,清楚明白地向罗马信徒见证说:“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是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马书1:3-4)

  不错,从耶稣传道的时代开始,犹太的宗教人士都在爭论耶稣的“神性”;“人性”一部分是沒有爭议;但是,到了第一世纪之后,普世的教会就出现不同的神学爭论。主要的爭议,无非都是有关耶稣同时俱有“神性和人性”的问题。若说耶稣“神性”多於“人性”,是異端;“人性”多於“神性”亦是異端。事实确是如此,直到如今,教会的正统信仰,依然是相信耶稣基督俱有“神人两性”。
  布朗密码说:“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由官方提出的,这一说法是在尼西亚会议上投票決定…通过确定耶稣神性,对罗马帝国统一及增強梵蒂冈教廷的权力都至关重要。”他一再的強调君士坦丁出资修编圣经,刪去那些记录耶稣人性属性的福音书,並将那些把耶稣奉为神的福音书美化修饰。更早的福音书就被禁绝,收集起来烧毀。他的说词是混淆视听,全非事实。“尼西亚会议”是一次信仰大会,针对当时盛行的異端—亚流派(Arianism)和诺斯底派—确定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是教会历史上第一次大公议会,是由君士坦丁所主催召开。於325年五月在小亚细亚的尼西亚举行。当时出席的主教们大约有三百多位,大多数来自东方教会,西方教会只有六位。大会经过強烈的爭议定下了“尼西亚信经”。的确,君士坦丁急於版图內的教会,寻求一个统一的信仰解释,至於信经的內容和神学观点,他卻是不甚介意。他利用政治力量促使教会统一,的确有其背后的意义。自从他登基以来,所持的治国思想是:一个皇帝,一套法律,一种公民,一种宗教。他选择基督教作为依赖,因为当时的基督教经过他的善待,信徒的增加,已经一日千里。说他“刪去那些纪录耶稣人性属性的福音书,並将那些把耶稣奉为神的福音书美化修饰…”实在是太高估君士坦丁的神学知识。君士坦丁从未受过神学教育,头脑中所想的只为国家统一,避免因宗教爭拗,产生分裂现象。教会存在的神学,信仰上的爭辩,他想借着会议,取得一个圆满的调解地位;在无法达致和解的情況下,使用政治力量加以干预。再说,福音书“正典”的成立,並非是在此次会议,而是在主后393年希波会议(Council of Hippo)及397年迦太基第八次会议中正式接纳,距离尼西亚会议超过七十年(参“圣经正典的形成”)。当时通过“信经”的时候,他最尊敬的两位优西比乌,都拒绝签署同意。后来都与亚流派人一同被放逐。
  说到“梵蒂冈教廷的权力”更是离谱!那时的教会分为:耶路撒冷,安提阿,君士坦丁堡,罗马和北非的亚历山大,五个大区域。在五大教区之下又有许多小区域,大致可以分为东西方教会,各教区主教互不统属。罗马主教虽佔政治优势(还是君士坦丁去世以后的事),卻非最有权势。尼西亚会议,罗马只派两位代表出席。況且会议之后,信经中的用词和神学思想,仍然爭议不断。“教廷”的成立尚属几个世纪以后的事,怎可強词夺理,加之於罪?

耶稣的“神性”是会议決定的吗?

  布朗说:

  “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由官方提出的,这一说法在尼西亚会议上被投票通过。”
  “君士坦丁利用耶稣重大的影响和尊贵地位谋利;也由此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基督教。…耶稣经过四百年后,才由君士坦丁把他说成是神。”
  “耶稣的追随者们,认为他是一位先知,一位伟大而能力超群的人,但愫论如何,他是一个人,终要一死。”(密码五十五章)

以上的引述,是出自一个沒有基督生命的世俗人的思维。圣经将世人分为三类:属血气的人;属肉体的人;属灵的人(参哥林多前书2至3章)。第一类人是教外人;或者,是一位沒有基督生命的教內人,俗称“教友”。因为沒有重生,生命中沒有基督,这种人就是称为“属血气的人”。第二,三类人是重生的人,生命中有基督,只是生命的状況丰盛与否。
  圣经说:

“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书2:14)

基督教与一般的宗教不同,基督教所信仰的基督,是“道成肉身”的基督;一般的宗教是“肉身成道”(是否可以“成道”姑且不谈)。“道成肉身”是一项深奧的道理,称之为“神的奧祕”。既是“奧祕”就为一般世俗人所不能领悟的道理。既然不能领悟,智慧的神,就使用“启示”的方法,亲自向人显明,这种显示过程,就叫作“启示,默示或神启,灵启”。(参以弗所书第3章)
  约翰福音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太初有道,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翰福音1:1,14)这里清楚告诉我们,“神成为人”的事实,这个人就是“耶稣基督”。当然这位成肉身的基督,就具备“神性人性”。信与不信,在於“领会”;接受不接受,又在於“圣灵的感动;神的启示”。举一个例子:使徒保罗本来是犹太教中人,他为祖宗的信仰和遗传,逼迫信奉基督的人。他以为这样做,是为神“大发热心”。想不到,神感动了他;启示了他,使他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成了信服主,献身给主,为主大发热心的外邦使徒。他个人生命改变的经历,现身说法,写信告诉教会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沒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施恩召我的神,既然乐意将祂的儿子启示在我心里,叫我把祂传在外邦人中…”(哥林多前书12:3; 加拉太书1:15-16)
  从以上的经文和人物的经验,告诉我们信仰的“信心”,不是一个天然人—属血气的人,可以凭个人的喜好,志趣去解释,去乱讲瞎说!
  耶稣基督的“神性”,清楚记载在四福音中,在信的人是非常清晰;在不信的人,是非常奧妙,难以理解相信。第一次尼西亚大会议中,各主教热烈的辩论是真的,那只是神学思想上的辩论;或说是“正端”与“異端”的辩论。以后长达几百年,一直都还在爭辩中。无论会议的结果是怎样通过,耶稣“神性,人性”,是根据圣经的记载,绝不是“会议通过”。

童年耶稣的典外文献—论神性

  四福音记载耶稣的生平事蹟;从童女由圣灵受孕,产下成肉身的耶稣,直到耶稣十二岁前的家庭生活,圣经沒有提及。就因为圣经沒有这一方面的记载,留下不少空间给追寻好奇的信徒去想像;为了满足好奇的心理和填补这方面的欠缺,早在第二世纪中叶开始,盛行的異端思想“诺斯底主义”的主教,教士或作家们,就陆续撰写有关童年耶稣的故事。这些作品有不同文字的抄本,因为自从三世纪以后,正典已经成熟形成,这些互相抄袭,臆测,杜撰托名的作品,已经被定性为異端或典外文献而摒棄。布朗密码中所引用的部分就是来自这些作品。
  有关耶稣童年时期的作品,而不被纳入“正典”的书卷,简介如下:
  雅各原始福音Protoevangelium of James)写於主后150年左右。详述耶稣出生事蹟。歌颂马利亚,清楚提出马利亚“永远童身”的身分。耶稣弟妹是约瑟前妻所生子女(目的就是要说明马利亚终身童贞)。三世纪称此书为年轻雅各名下的福音。六世纪称马利亚出生:雅各的启示
  多马的耶稣婴孩时期福音Infancy Gospel of Thomas)名为多马卻与多马沒有关系,为二世纪作品。內容只是摘录路加福音耶稣十二岁上圣殿,在犹太教师中间“一面问,一面听”的场景,借题发挥。说明耶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晓。祂不需要教育,因为祂先存性的掌握所有的智慧和启示;具备无限的能力。
  诺斯底主义者游斯丁的纪录有名为巴录的天使,奉神的差遣到十二岁的耶稣那里,把将要发生的事告诉耶稣,要祂关注向世人宣告。祂将来要升到天上,坐在神的旁边。耶稣听了就开始传道。
  皮斯特斯.索菲亚Pistis Sophia)內容怪诞,作於三,四世纪。其中有一段提及“小孩耶稣与灵合一”。马利亚对耶稣述说的一段往事:“当你还幼小的时期,灵还未临到你,有一次,灵从高处降下,相貌与你相似,我还以为是你!那灵说要与你相会,…你们相会之后,相拥亲嘴,你俩就合而为一了!”。
  阿拉伯语耶稣婴孩时期福音Arabic Infancy Gospel)详述耶稣童年三个时期的情況:由出生到四十天在圣殿行奉献礼,大致与路加的记载相同;逃难到埃及的一段过程,其间行了许多神蹟,医治许多病患;回到拿撒勒的童年生活,与孩童遊戏时行神蹟,与父亲约瑟一齐工作行神蹟。是一本较重要的作品,在回教徒中广为流传,不少事蹟引用入可兰经。写作时期可能在二,三世纪之后。
  拉丁语耶稣婴孩时期福音Latin Infancy Gospel)进入中世纪,有很多不同的记载耶稣婴儿时期的作品,他的內容可能是取材於较早雅各原始福音托马太福音。书中记述接生婆来到耶稣出生的洞穴,眼见的情景:接生婆站在洞口,因为洞內有強光,她不敢进去。及至她进入洞穴,注视马利亚多时,惊觉:马利亚胸脯充满奶水,分娩时沒有流血,沒有痛楚;童女怀孕,童女产子,产子以后,仍是童女。孩子亮光照着四周,如同太阳,呈现平安,将平安传送到每一个角落。马利亚就跪拜他;听到许多看不见的生物齐声叫“阿们”!那生下来的光越来越光,洞穴里充满了亮光和膏油的馨香。未几,光本身渐渐消退,变成了小孩子,他沒有重量,沒有污秽,全身发光;他身轻易抱,明亮耀目,沒有哭喊,双目透出強光,面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向着接生婆微笑。这种描述,反映出诺斯底主义“幻影说”。
  托马太名福音Gospel of Pseudo-Matthew)写於六至九世纪。记述约瑟娶马利亚的过程;马利亚生耶稣的情況与一般妇女不同,生产过程沒有痛楚,流血;仍然是处女。耶稣在襁褓中可以说话;可以行神蹟。四岁与八岁那年发生的神蹟。三次入学令老师困惑;甚至代替老师施教。所行神蹟,皆提应验旧约圣经预言。书中突出歌颂马利亚;约瑟曾有第一次婚姻的记载,被教会所刪除。
  施洗者约翰生平Life of John the Baptist)主后四世纪作品,作者是一位教会监督。內容记载施洗约翰母亲去世以后,约翰孤苦伶仃,马利亚与耶稣同情照顾的事蹟。
  木匠约瑟的历史History of Joseph the Carpenter)四,五世纪,出於埃及的作品。內容是记载耶稣受难前在橄榄山上向门徒所讲约瑟的故事:约瑟圣洁正直,第一次结婚妻子生了三个儿子,名为西门,犹大,雅各。二个女儿,名亚西亚,呂底亚。四十九岁那年妻子去世,成为鳏夫四十年,八十九岁那年娶马利亚为妻,一百一十一岁去世(他去世那年耶稣二十二岁)。
  马利亚的出生Libellus de Nativitate Sanctae Mariae)又名马利亚出生的福音。內容记载马利亚的出生与许配约瑟生下耶稣的过程。故事情节如同撒拉,哈拿,以利沙伯等不育妇人年老产子。耶稣出世的部分与马太,路加的记载相似,突显马利亚的圣洁童贞。
  以上有关耶稣童年的故事,都是出自第二世纪至第九世纪的作品,在教会教牧根据考证“正典”的严格标准下,排除为“伪典”(Pseudepigraph)或“次典”(Apocrypha)。以今天历史学或科学方法的鑑证,其可信度仅及“迷幻小说”;当其时,異端教义充斥,这些书卷有些出自不同異端,主要还是“诺斯底主义”。由於当时还沒有活版印刷,写作传播要靠手抄,在抄写过程中,不合乎抄写者信仰內容的部分,自然会被刪去;再者,抄写者也可就自己接受的部分,再起炉灶,写成另一本“福音”。因此,有关耶稣的童年和家庭生活,就发现有上述版本;而就其內容,名虽不同,卻是相似。这就是布朗密码所说:修改,增补,刪除,编纂等误导。

圣经见证耶稣的“神性”

  密码说:

  “这四个福音书是由罗马皇君士坦丁大帝挑选,並於四世纪编辑而成的。(是有预谋)”

  自有耶稣以来,犹太的社会就充满不和谐的气氛,各教派及宗教领袖间的冲突不断;罗马统治当局与民族间的对立,使社会处於一触即发的抗爭张力。在道德上更是腐化,黑暗不公。表面上是一片祥和繁盛;事实上是危机处处。耶稣的降生,带来相当程度的不安,可以看出当日社会情況的端倪。(马太福音2:3)
  耶稣年约三十岁出来传天国的福音(路加福音3:23)。祂的影响力,震撼了宗教层和民间教派。从那个时期开始,来自不同层面的攻击和迫害,无地不是,无处不有。祂那有別於文士,法利赛人的教导,不只是鍼砭人心,而且是带着权柄与能力。为了完成祂的使命,祂走遍当时巴勒斯坦各城乡,呼召门徒,教训民众,医治疾病,行神蹟奇事(马太福音9:35至10:1)。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完成祂“道成肉身”的使命-救赎世人。
  以上的历史事实新约圣经有清楚的记载;也清楚应验旧约圣经的预言。(马太福音2:6;路加福音4:17-19;以赛亚书53:3-10)。新约圣经中的四福音记载耶稣的言行实录。是耶稣的门徒或同时代信徒的记录。新约圣经四福音的耶稣言行实录记载,是完全符合史学上的基本要求。首先这些作者所写的事实是“第一手资料”,是目击的“见证”。其次,他们不是集合在一起,共同草拟写作纲要,然后各自回去蒐集资料,埋头作书,按预定的日期,经过审议,有预谋的,合成一部钦定的“四福音”。密码说:“这四个福音书是由罗马皇君士坦丁大帝挑选,並於四世纪编辑而成的。(是有预谋)”事实並非如此。四福音是第一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作品,各人写作的目的和对象都不相同,论点也各自有異;甚至连著作的地点,人名都不详。后来经过严格的鑑定,包括外证,內证,然后才被肯定,並非他所说,是第四世纪编辑而成。这些书卷的內容,除了记载耶稣言行实录以外;也记载耶稣受到当代人的攻击,毀谤,杀害,爭议。最受爭议部分莫过於祂表明自己的身分,是“神的儿子”。有一次,耶稣治好一个患了三十八年的瘫子,叫他拿起自己的褥子,起来行走。那天正巧是犹太人的安息日。犹太人逼问耶稣为何在安息日叫人拿褥子行走,违反了安息日的律法。耶稣回答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犹太人听了就要杀祂,因为祂不只违反了安息日,而且还称神为父,将自己当作与神同等。这种情況在四福音中经常出现;尤其是耶稣在犹太境內传道教训人的场合中,约翰福音记载得最详尽。(约翰福音5:1-18)
  耶稣的先锋施浸约翰,在耶稣年约三十岁开始传道之后,约半年,他就因指责希律安提帕(加利利分封王)娶腓力妻希罗底为妻(娶兄嫂为妻),犯罪违背了摩西的律法(马可福音6:14-29;利未记18:16);因此得罪了希律而入狱。有一天,他在狱中闷得不耐烦。就打发门徒去问耶稣:“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別人呢?”(指预言中的“弥赛亚”即基督)。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当时耶稣正治好许多有疾病的,又叫瞎子能看见)。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痳疯的洁淨,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路加福音7:21; 马太福音11:2-6)耶稣用不着答覆约翰是与不是,只要将这一切所行的神蹟奇事,回去转告他们的夫子约翰,他自然会明白耶稣的身分。但凡心里沒有成见的人,看见上述耶稣所行,所言,沒有不心悅诚服的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神差祂到世间来的救世主。因为祂所行的事,就在今天科学发达,医药进步,仍然无法说好就好,连康复期都不需要!
  耶稣传道的日子,犹太社会对耶稣的态度可分为三种:
  一.是主持圣殿事务的祭司团队,民间宗教拉比,文士,法利赛党人。这类的人抗拒耶稣,因为耶稣常指责他们的不义,又拆穿他们的伪善,所以他们时常寻隙要致耶稣於死地。(约翰福音7:1,30,32,43-44;8:37,59;11:53;马太福音27:20-26)
  二.是平民百姓及盼望弥赛亚早日来临的虔诚人,听耶稣教训趋之若蚁,知道耶稣在那里,他们就蜂拥前往那里。这里面不少患了各种疾病的贫困人,都得到耶稣的怜悯医治,释放他们个人的捆绑。在这群人中,有的承认耶稣是从神那里来的先知,圣者;有的坦诚的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救世主-神的儿子。甘心撇下一切跟随耶稣,作祂的门徒。(约翰福音1:41,49;3:2;4:41-42,52;6:14,68;7:31;8:30;9:38;10:42;12:11;20:28)
  三.是採观望态度的群众,每有耶稣出现的地方,他们也会去趁热闹。听耶稣教导,看耶稣治病;遇犹太人与耶稣爭论律法传统,他们就作壁上观,私下也议论。这类人沒有既定的立场,也就是被第一类人挑唆利用,在彼拉多庭前喊着:“不要这人,要巴拉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的众人。(约翰福音6:41,52;7:12;8:30;10:42;约翰福音18:40;19:6,15)
  这些事实,使徒约翰是现场目睹者,他说:“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並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约翰福音19:35)到晚年写信给教会时,斩钉截铁的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传给你们。”(约翰壹书1:1-2)

  昔日耶稣看见一班游移,私下议论不休的群众,祂也叹息的说:“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约翰福音10:37-38)
  如果说四福音书是“君士坦丁大帝挑选,是有预谋”是事实的话;这四福音已经成了主流教会信仰的依据,他也沒有理由单採用被主流教会排斥为“非正典”,出自異端的作品,来全盘否定四福音的真实性?说有“预谋”,到底是谁的“预谋”?他是在利用“预谋论”,来达成他自己“预谋”才是事实。

圣经见证耶稣的“人性”?

  世俗人容或会不相信耶稣是“道成了肉身”来世上;但,一定会承认耶稣是一位历史上的伟人,智者,哲人,宗教教主。以基督徒的信仰来说,耶稣的神性与人性,同样是那么重要。自从耶稣传道的时期开始,这个问题一直都是犹太人所爭议的。到了第一世纪末,教会信仰面临许多教义,神学,哲学,異端的冲击;尤其在“正典”未曾确立之前,教会可以说是內忧外患。外有逼迫,內有異端。
  第一代的圣徒是在为“真道竭力爭辩”。到第二世纪,纯正信仰的爭辩,更趋剧烈。因为那时教会內部,流行许多思想,经过护教者的驳斥,辨明,多定性为“異端”。其中有:诺斯底主义,亚流派,马吉安派(Marcionism),聂斯托利派(Nestorius)等。爭论的问题,无非都是围绕着耶稣的神性和人性。这些论述,有教父的讲道,文献和大公会议的決议。
  本文已经从圣经中耶稣的言行,神蹟奇事,死而复活等事实,见证耶稣真是神的儿子,与神原为一,来自天上,又回到天上。
  以下我们要再就耶稣为“人子”的事实简略的说明:
  祂降生在伯利恆的马糟。有牧羊人,博士朝拜。(路加福音2:8-20;马太福音2:1-12)
  祂八日按犹太人男丁的惯例行“割礼”。(路加福音2:21)
  祂四十天到圣殿行“奉献礼”,有西面,亚拿为祂感恩行奉献礼。(路加福音2:22-38)
  祂逃亡埃及,逃避希律的追杀。(马太福音2:13-23)
  祂十二岁按犹太人的规矩,上耶路撒冷守节,成为“律法之子”。在殿中与拉比对话,显出祂的智慧。回到拿撒勒,祂的身量和智慧按一般人的状況增长。(路加福音2:41-52)
  祂在约但河接受施浸约翰“浸礼”。(马太福音3:13-17;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2)
  祂肉身受试探(凡事受过试探)。(马太福音4:1-11;马可福音1:12-13;路加福音4:1-13;希伯来书4:15)
  祂选召门徒,与门徒一同出入,到各城乡传道。(马太福音10:1-4;马可福音3:13-19;路加福音6:12-16)
  祂有完全(完整)人的“位格”:意志,情感,思想;情绪:喜,怒,哀,乐,爱,恶,惧(上十字架前的祷告)。
  祂肉身的需要:疲乏,渴,饿,睡,吃,行路…以上种种,都在四福音中记载无遗。
  密码中沒有否认这些,但卻引证“诺斯底主义”“非正典”作品。要知此派理论是否定耶稣的肉身,认为耶稣的身体是一种“幻影”非实体。基本上与他的小说主旨相背。(待续)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10501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