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9-12-01


岳飞壮志何不伸

史述

 


岳飞画像
(取自中兴四将,南宋刘松年)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今河南)汤阴人。於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十九岁投军,二十年厕身行伍,不计牺牲,成为偏安宋室的中流砥柱。岳飞殷切以复土抗金为念,当少年时,更不顾一切,甚至冒险躁进,攻敌当先,表现勇武忠決的精神。
  靖康二年(1127),金军在完颜宗翰(粘罕)率领下,攻陷汴京,掳徽钦二宗北去,称为“靖康之恥”。赵构逃到南京即帝位,称为高宗,改元建炎。岳飞上书皇帝,请求出战。当权的黃潛善和汪伯彥,前曾因张所弹劾他擅权贪婪因循,无意恢复,怀恨贬逐张所。现在看到这张所部下的褊裨武将,唱抗战旧调,批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把岳飞革除军籍。
  岳飞率部众投都统制王彥军中,驻新乡,为強大的金兵所围。王彥婴城固守不战。二十四岁的岳飞,直责他:“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少年气盛,这样的顶撞,任何上官都会受不了;王彥虽然有他谨慎的理由,並沒有责怪他。岳飞擅自率自己部下出战,攻佔了新乡县;但金兵掩来,无以固守,王彥军也溃散。
  岳飞率领残部,在太行山一带,打了几个月的游击战;后来得知主战派的领袖宗泽,在开封任留守,即往投效宗泽。先警诫他不可轻斗之后,宗泽任用了他。岳飞立了几次战功,得提升为统制。
  宗泽於1128年春间,召集部将,联络抗金民军,声势壮大,並计画北伐。光复中原,初次展现曙光。不幸,大功未成身先死,宗泽於夏间病死,由不成器的副手杜充接任。杜充与故将大不相同:“宗泽在,则盜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盜矣。”
  次年,杜充就准备安全转进,放棄开封,撇下百姓和先皇庐墓,撤往建康府,英勇护驾,並立功升官。1129年六月下旬,难将,难官,难军大群上路。岳飞不识时务,苦谏道:“中原之地,尺寸不可棄,今一举足,此地即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杜充哪听得进去,岳飞只得随军上道。
  但金军乘胜追击,不到半年,逼近长江天险。杜充还是不肯备战。岳飞泣涕劝谏说:“劲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祸心,臥薪之势莫甚於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失守,相公能复高枕於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於国家矣!”
  原来杜充早有打算。听到金军在马家渡过江,杜充只派岳飞等将率兵抵挡一阵,自己带亲兵逃跑,然后归降金国。
  宋高宗自然更见机先逃,金军长驱直入,攻陷临安,轻骑未到,赵构和他的小朝廷,卻跑得更快,就上船出海,驾幸溫州避难。
  在完颜宗弼率领下,金军一路顺利,卻遭遇到韩世忠等部拦截,被困黃天荡四十多天,然后掘通河道,船队进入长江,乘夜遁去。是金军南征唯一杀风景的事件。
  岳飞的孤军,在杜充逃奔投降,高宗皇帝乘桴浮海的时候,被撇在江北。脫离了辖制,正是大鹏举翅的时候。岳飞率东京留守司的残余,在广德军(今安徽与江浙边界)连战连捷,俘虏了多名敌军将领,斩杀颇众。他不仅勇敢善战,智略超群,且仁民爱物,军纪严明,百姓十分欢迎他的军队;被胁迫从敌,及混杂的民军,及散兵成为盜匪的流民,都乐於归附。
  当时一般军队习於劫掠,无異敌匪;但岳飞不许扰民,军队有时挨饿。1130年初,宜兴知县钱谌,告知岳飞存粮丰足,不甘以其资敌抢夺,邀请岳飞的军队来驻扎就食,保境安民。这样,岳飞有了根据地,继续扩展,“岳家军”的盛名,开始传开。不久后,岳飞又东进连胜金军,收复常州,镇江。韩世忠,吳璘,吳玠等宋军,连败金兵,南宋颇有兴盛的气象。
  次年,主战派的领袖李纲,获朝廷任为荊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为潭州知州,兼荊湖东路安抚使,归李纲调度。李纲甚为赏识岳飞,称讚二十九岁的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異时決为中兴名将。”这是岳飞一生最得意的期间。将帅间信任无间,同为伐金光复中原的伟大目标,戮力同心。李纲得此良将,把更多的军队,拨归他的麾下,兵力增达二万四千,俨然与其他资历较高的将领相埒,与那时的张俊(1086-1154),刘光世(1086-1142),韩世忠(1089-1151)等人,並称“南宋中兴四将”。
  绍兴三年(1133),宋高宗召见有常胜军令誉的岳飞,当面多加勉旃,並亲书“精忠岳飞”字样,繡成大纛。当然,这不能帮打胜仗,卻显明皇帝倚畀之重,信任之深;肯定岳家军的威风,和岳飞治军的成就。
  那时,投金的宋军降将,纷纷倒戈归附;以至牛皋,董先,李道等将领,先后甘愿请求归属岳飞统制。岳家军的总兵力,增长到三万余人。朝中有见识忠贞的将相,认为是肃清长江上游,巩固后方的最好时机。高宗皇帝任岳飞为制置使,加领黃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负责光复襄汉六郡。岳家军将士用命,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於绍兴四年九月间,平定了六郡,收复了南宋立国以来的最广大的土地。宋高宗大喜,使岳飞兼统军政並民政,驻节鄂州。
  绍兴五年(1135)二月,岳飞觐见宋高宗。高宗任命岳飞为岳州,鄂州节度使,加荊湖南北路並襄阳府制置使,並升为神武后军都统制。这样,岳飞不仅在正规军编制上,与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同等阶级,並领两镇节度使,又厚加赏赐,着他征讨据洞庭湖称雄的巨寇杨么。
  杨么的跟从者,数近十万,还有许多家属及胁从的乡民。岳飞受命,剿抚並用。因为岳家军的威名远播,先声夺人,很多水寇知道抗拒无望;愿意改过自新受岳飞招安的头目们,再受命去招降其余同党。这样,大军交锋之前,杨么部众已经消失了大半。岳飞智勇兼施,水陆並攻,擒斩杨么,其余残部归降;岳飞推心置腹,相信归降的人,编入抗金的部队。如此,只用了不及一百天的时间,消除了心腹大患,如同诸葛亮渡泸擒服孟获,安定了后方,秣马厉兵,准备重光中原。
  完颜宗弼(兀朮)是金太祖第四子,勇敢善战,为完颜宗翰以后的金兵主将,驱使所建立傀儡政权齐帝刘豫的军队,一同南侵。先后为韩世忠,吳玠,刘錡的宋军所败。江淮以南的宋廷,得以维持了数年的安定局面。
  绍兴十一年(1141),胡骑又复来攻了。完颜宗弼,会合完颜宗贤,完颜合速等,大举入侵。先后在郾城,颍昌等地的主力战中,岳家军都得胜利;继在朱仙镇大捷,金兵赖以制敌的拐子马,完全被消灭,彻底溃败,橫屍遍野;岳家军全面俱进,追奔逐北,前搏开封。完颜宗弼为损失痛哭流涕,自称入侵中原以来,未有此败,率残部放棄开封北逃,连齐帝刘豫也被贬黜。岳飞对则庆祝胜利,对战局十分乐观,与诸将相约:“直捣黃龙府,与诸君痛饮!”
  岳飞於七月二日及五日,向高宗报捷,陈述:“此乃陛下中兴之机,乃金贼必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伏望速降旨,令诸路之兵,火急並进,庶几早见成功!”
  岳飞也剑及履及,派遣张宪为先锋,率军向开封进发。
  想不到,卻在七月十八日,宋廷要岳飞班师的诏命来了。当时,战爭完全有利,自然沒有班师的理由,岳飞上奏章:“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內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棄其辎重,疾走渡河。況今豪傑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強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但宋廷另有打算。皇帝下诏的日期,当在七月十日前后,想已经见到捷报,中枢不可能故意稽压,高宗应该已经御览。大捷而要退兵,还要紧急“班师”,是旷古未有的奇闻!还有更奇怪的,是在两三日后,接连来的,十二道朱漆金字的紧急驿传诏书,严令岳家军回师鄂州,並命岳飞撇下军队,只身到行都临安觐见。
  岳飞奉诏,愤慨流涕,朝东拜泣,歎息:“十年之功,废於一旦!”虽然百姓哀哭载道,他不敢擅留,疾驰入觐。结果是自投网罗,宋廷倚为长城的“精忠岳飞”与岳云父子二人,以“谋反“罪名就逮审讯,备受榜掠酷刑,惟自表忠心,不肯照官方鞫询者所希望的招供。在绍兴十一年除夕(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在杭州大理寺的风波亭上被缢死,年还不到三十九岁。在死前不久,还听到前线宋军败讯,长歎说:“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只得含恨而死。
  后来,韩世忠不平,去当面质问宰相秦桧;本来口才便给的秦桧,竟然迟疑支吾的打着绍兴官腔说:“莫,须有!”初因为想到沒有证据,说是:“沒”,后来说:“须有!”韩故意截其语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有高宗赵构撐腰,韩世忠辞官归隐之外,还能作什么?

  在宋军中二十年,岳飞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后来金军贼酋,会讽刺愚忠的南宋将领:“岳飞如此下场,你比他如何?”
  岳飞的失败在哪里?
  后来为他扼腕的人,以为他通晓军机,应当知道战场时宜的重要,何不拒绝“矫诏”,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继续奋战北进,达成目的,再回朝辩白。在当时,他可能不敢作如此想;何況北伐的成功,还在未知呢!
  岳飞在战场上的神勇,罕有其匹。在短短十年间,从低级的领兵官,湔升方面大将,而且有不败的常胜纪录,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感召他的部众,奋勇忘身,英勇赴战。不过,这些也会成为他被妒忌的原因,英雄以悲剧收场,南宋从此走下坡。
  正直敢言,无疑的是良好品德。岳飞似是缺乏政治敏感,从早年就表露这种倾向。建炎四年六月十五日,收复建康之后,他曾驻军在张渚镇,临行前在主人家屏风上题词:“…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当然,人难以相信,岳飞会杀尽金人,但不免给人血腥味太重的感觉。
  除了表明他的伐金愿望之外,他还在面觐高宗的时候,肆无忌惮的谈论皇帝立嗣问题,使高宗赵构十分不快,以为是侵犯了自己的特权。有人更说:“岳飞不死金必亡,迎还二圣无建康。”意思是岳飞不是与秦桧作对,他的对手实际上是赵构,一心愚忠,就沒有成功善终的机会。宋高宗赵构,也许可以容忍“抗金”,所以韩世忠等将,可以无事;但岳飞表明要伐金,灭金,並不得他欢心。
  在熟知的“满江红”词中,念念不忘“靖康恥,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更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且“飢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所表现的是无比的決心。但是,这种义不反顾,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果化为实际行动,孤军深入,是足以令人担心的事。
  大部分是受到他奇特英雄气质吸引,岳飞辖下的部队迅速增长,由一万余,而增至三万,到绍兴五年(1135),剿灭杨么后的盛时,这仅逾而立之年的将领,麾下将士数目已超过十万,几逾全国军队总额半数。当年作他上级的张俊,看到这少年的卓越表现,可以为他拼死效力,又不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不吝盛称岳飞英勇可用;但后来看到他受军民拥戴,朝廷宠眷,而且军势扩张,声誉驾凌其上,眼看就要驾凌自己之上了。那盜匪出身的统帅,心地狭窄,不明国家大义,就感觉不是滋味了。既然辖制岳飞不得,那沒有原则的张俊,就加入秦桧的小团体,不惜陷害岳飞,坏国之长城。
  陷害岳飞的主要人物,还是秦桧(1090-1155),字会之,少有文名,是南京人。据说,宋体字是他的发明。徽钦二帝被掳去金国的时候,他与康王赵构挂上了钩。后来,得金人纵放或逃脫,赵构成为南宋的高宗皇帝,秦桧是皇帝的亲信,前后两次任相十九年,並推动与金国的和平,诋毀主战派力谋复国的人士,称之为“妖党”,是陷害岳飞的主谋,确定南宋的衰亡。
  岳飞的冤死,得到金人的满足,換来短暂的和平。秦桧还是得高宗的完全信任,再干了十三年,直到他寿终正寝。
  至於岳飞,适当的断语该称作“忠令智昏”,就是服从皇帝到盲从的地步,赔上自己的性命,也间接断送了宋祚。
  想到清左宗棠挽曾国藩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戎;攻错若石,同心若金,相期毋负平生。”是多么的可佩,又多么可羨。盼望事奉主的同工,至少也能夠这样。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91202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