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书香阵阵 ✐2008-04-01


读“最后一课”随笔

天涯过客

 


阿尔封斯‧都德 Alphonse Daudet

  在平凡的一生中,我阅读西洋文学作品不算少了。我在初中时读了法国文学家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La Derniere Classe)的中文译本。虽然半世纪的光阴已溜走,此小说动人的情节,富色彩的人物,流畅的文笔,洋溢着民族主义的思想直至今天仍震撼着我的心灵,每一节,每一字,每一句萦绕着我的梦魂,真是刻骨难忘。
  故事开段的主人翁说他上学已是很迟了,他很害怕老师Hamel的责备,尤其是这天是动词(过去,现在,将来)的溫习。他全部记乱了,怎能向老师交代呢?一不做二不休,还是逃学往田野遊荡去。作者寥寥数笔,点明这是一小学生─毫无疑问是一男孩。
  他还是硬着头皮上学去。远远见到普鲁士军队在田野中演习。行经市政府时,他见到市长办公室门前贴着的告示被一堆人围观。这两年来告示展出的都是坏消息:前线败仗和大后方再增援兵。今天说的不过是这些陈腔旧调而已。在这里作者展出故事的时代背景,是1870年的普法战爭;法国频频败北。
  小学生踏进课室,室內早塞满了人。除了原班的全部学生外,课室后面空地也摆满椅,坐着很多村民,连那风烛残年的Hauser老爹也手持着那残破的基本文法课本,搖头摆脑地阅读。Hamel老师衣冠楚楚,是假日特別礼仪时方佩戴的。作者描写课室今日的严肃场面和平时小孩的笑语喧哗,这相反对照令读者觉得事态不寻常。
  Hamel老师沒有责骂这懒学生,只对他说:“Frantz,往你的座位去,迟些我们不等你了。”跟着他说“今天是授法文最后一课了。柏林有命令下来,从明天起,Alsace和Lorraine地区所有学校全部改授德文。新老师明天将抵步。”Frantz突受当头棒喝,他很后悔以往逃学往森林內搜寻雀巢和在沙河Saar上滑舢板。那道貌岸然手执铁尺的Hamel老师也变成慈祥。以往在铁尺下的体罚亦成了轻轻爱抚。而读者至此恍然大悟,故事现场的Alsatian小村落不再是法国,而是普鲁土的属土,市长室前的告示是小村換主人。
  故事下来有几段细致描写:Hamel老师的临別依依,详细阐明法文的严谨和美丽。各学生包括Frantz凝神靜听,吸收力突然比平时增上多培。各村民內含Hauser老爹对老师四十年来不懈效劳的感激,並怨恨自己沒有早早上课,及时多学点法文。Daudet避免说教式地演说爱国概念,而用对人物个別描写来刺激读者,引起他的同情和共鸣感。这里有莫大的成功。同时亡国之痛也尽在不言之中。这文学手法臻登峰造极的境界!
  在这严肃得令人难以透气的笔墨中,Daudet插入一轻松镜头。Hauser老爹左手执着残破读本,右手颤动地持着大放大镜,断断续续地学用正确之文法砌句。Frantz听到那沙哑的声音,几乎哑然失笑,但想到这是一生中最后见到如此场面了,不禁又想嚎啕大哭。作者神通真大,起笔是滑稽场面;结笔处使人热淚盈眶。
  尾段的高潮来得很突然。教堂钟楼敲打十二下以示正午。窗外传来普鲁士军人演习后从田野归来时的喇叭声。很Hamel老师面如灰土,霍然站起来。他似乎比前高大得多,他哽咽地向听众们说:“我的朋友,我…我…”被哭声塞了喉,他不能结句。於是转身在黑板上用大字写了一句:“法兰西万岁!”他站在黑板旁,头靠着牆,不再说话了,用手势示意:“完了,你们去罢!”这样的结局荡气回肠,余音绕樑,令人回味无穷!
  Daudet了解到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他的小说在失望,苦辣,哀伤中吸收经验,用生动的文字写下生命的悲惨和痛楚。虽然缺陷很多,生命总是值得的,因为这是活生生的人生历程啊!这是“最后一课”超越时代成为不朽傑作的原因。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432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