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8-02-01


十字军

史述

 

  第六世纪的教会,在安定中而停滞,腐化,为了神学上的细微末节爭论不休。在麦加(Mecca),有一名行商,虽然是文盲卻甚聪慧,名字叫穆罕默德(Muhammad , c.570-632),他自称受了启示,约在613年,创立了伊斯兰教(Islam,回教)。他的继任者更加扩展,统一了阿拉伯部落,形成強大的势力,佔领了巴勒斯坦地区,並侵入欧洲。
  当时的基督徒,很流行“朝圣”,行旅因此而受阻。所以兴起了十字军运动,或叫武装朝圣。

第一次十字军(1095-1099)

  1095年十一月,教皇乌尔班二世(Urban II)在教会会议中,敘述接到东方教会的信息,请求救援回教势力对他们的威胁;並描述圣地在回教徒统治下的苦难,基督徒朝圣受阻的羞恥。有些教职人员和贵族,表示愿意效命。於是,号召“十字军”,以十字架为旗帜,叫作Crusade
  有一位隐修者彼得(Peter the Hermit),曾到过“圣地”,很有口才,又宣称能见異象,发预言,帮助招募。欧洲各地狂热的农民和武士,风起云涌,人数达到数万。但主力是由各贵族统领的几十万军队。
  目标:救援东方教会,抵御回教威胁;收复耶路撒冷,並使朝圣者安全通行。
  原定出发日期,是在1096年八月十五日,圣母升天节。不过,群众狂热而无纪律,於三月就爭先蜂涌上路。结果,是连番挫败,几乎被敌人消灭;残余跟从正规部队前进。
  布永的戈弗雷(Godfrey of Bouillon)是一位虔诚而英勇的将领,当时的人称他为“武装和公爵华服的圣洁修士”。还有坦可赖(Tancred),心地纯正,是“完全而溫和的武士”。他参与尼西亚,安提阿等战役,显出勇力;於光复耶路撒冷时,身先士卒,是最早登上城牆的人之一。1099年七月十五日,经过长久惨烈的攻防战,圣城归於十字军手中。屍首狼借,血流街衢。第一次十字军的结果,是建立了“十字军帝国”;沒有君王,於八月一日,众举戈弗雷为王;但他拒绝戴王冠,因为主戴荊棘冠冕,他只任统治者。其他欧洲领袖分据要地。后由其弟鲍德溫(Baldwin of Boulogne)继任为王,扩展土地。其后,延续了不到一百年。1187年十月二日,耶路撒冷陷落於回教新強人萨拉丁(Saladin)手中。但耶路撒冷王国的统绪,流亡到欧洲,延续下去,到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因娶鲍德溫的后裔,而成为合法继承人“耶路撒冷王”。

第二次十字军(1145-1148)

  1144年十二月,埃德萨(Edessa)失陷。由受尊敬而能言的伯尔纳修士(Bernard of Clairvaux)宣讲号召,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Conrad III)听了他的演讲,受感涕泣,与法王路易七世(King Louis VII),再度组成十字军。目标:收复失陷於回教的埃德萨。当十多万大军到了巴勒斯坦,领袖们各怀私心,也有罪恶丑事。他们決定先攻大马士革,惨败各自归去。伯尔纳只能夠说:“神的审判是公义的。”

第三次十字军(1187-1191)

  1187年十月二日,耶路撒冷被萨拉丁攻陷。教皇贵格里八世(Gregory VIII),集合欧洲最強大的三位君王,发动第三次十字军,目标为收复耶路撒冷。丹麦,瑞典,挪威,欧洲各地都有人参加,声势浩大。
  1189年五月,罗马神圣帝国的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Barbarossa)先发,但在河中淹死。1191年,骁勇盖世的英王理查一世(Richard I, Coeur de Lion)与法王腓力二世(Philip II)的联军,长期围攻並克复埃克(Acre)。但英法二军不和,十字军纪律废弛,颓废淫靡,残暴无度;只收复了约帕,而未能夺下耶路撒冷。腓力半途而废,先行返回欧洲。“狮心王”理查与萨拉丁订立条约,准许朝圣者到“圣城”。
  1192年十月,理查蒙羞受辱,打道回英国。

第四次十字军(1198-1204)

  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以他最大的精神和物力,试图重振十字军精神。教皇写信给各地的领袖,又派主教,使者,到处宣讲号召;教廷慷慨出钱,也劝请各教职人员捐输。集合了数千武士和士兵,共四五万人马。目标:征服回教势力中心埃及。这似乎顺理成章。开始还算顺利,卻成为历史上最诡谲丑恶的纪录。
  这样庞大的水上运输,只有威尼斯可以胜任。威尼斯首长丹多洛(Enrico Dandolo, Doge of Venice),是已过九十高龄的瞎子,但机智而能決断。他可以供应船只,代价是八万五千银币。十字军只能付五万,其余讲定以攻下回教城市的战利品抵付。丹多洛以为攻取基督教王国的城杂拉(Zara,今匈牙利)更好。於是四百八十艘的船队,於120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攻下杂拉,大肆劫掠,教皇以开除教籍威胁无效。
  丹多洛成为实际上的主子。拜占廷王子阿历克塞(Alexius),因他父亲的宝座被篡夺,请西方仗义相助。条件是二十万银币,一万军队一年的军费,五百武士长期守卫圣地的维持费,东方教会归附罗马教皇。但如此条件,实在无法履行。於是,丹多洛和十字军一怒之下,於1204年四月十二日,攻陷君士坦丁堡,掳掠姦淫,无所不用其极;妇人,处女,以至修女,都成为淫慾的对象;无数的圣徒遗物,被劫掠去西方。教皇英诺森的震怒,亦无可奈何。
  最可怜的是“孩童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其领袖是一名十二岁的法国牧童,名叫司提反(Stephen)。他自称见了異象,耶稣叫他传信给法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司提反有极好的口才,沿途吸引了许多孩童跟随他,数目达到三万。腓力二世不以为他能成大事,但无法阻止。到了马塞(Marseilles),但海水並沒有如其所说的,像红海为摩西分开,因为他不是摩西,而且比摩西年轻太多,跟随的孩子们渐渐散去。倒是来了两名商人匪流(Hugo Ferreus)和叵苛(William Porcus),答应免费运载他们。於是,登上了七艘船出海;其中两艘中途沉沒,五艘到了非洲,孩子们被卖为奴隶。
  日耳曼孩童十字军领袖尼可拉(Nicholas),年仅十岁。他召聚了二万七千跟从者,有农家孩子,也有贵族子弟。他们一路歌唱,於八月间到了热那亚(Genoa)。在那里,也沒有神蹟出现。部分孩子流落当地;有的继续前进,到达意大利布林迪西(Brindisi);那里的主教,阻止他们继续行进。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解除他们十字军誓言的约束,就此解散。
  不过,英诺森在号召另一次十字军时,方便的可援引他们奋勇的榜样:“孩子们冒死要收复圣地,我们竟在睡大觉!”

第五次十字军(1217-1221)

  教皇何诺三世(Honorius III)号召十字军,以图完成前教皇英诺森三世的遗志,但未及成功而逝世。
  佩来纠红衣大主教(Cardinal Pelagius)为教皇代表,前十字军首领约翰.伯锐尼(John of Brienne)统领。匈牙利,荷兰,日耳曼,挪威,丹麦,各先后响应。其目标在征服埃及。先攻克达米塔(Damietta),埃及的重镇。埃及恐惧,愿以耶路撒冷及大部分巴勒斯坦交換达米塔。十字军拒绝。不久,埃及收复了达米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无意於十字军,称病不前。第五次十字军无战果而回。

第六次十字军(1228-1229)

  在教皇贵格里九世(Gregory IX)号召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勉強领袖又一次十字军,於1228年九月七日抵达埃克。他见到埃及和敘利亚分爭,乘机进行外交战,与埃及酋长Malik-al-Kameel订立了和约,让十字军拥有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回教寺和圣殿地区除外,有效期十年。这样,收复耶路撒冷和圣地的目标,部分达成;腓特烈还进入耶路撒冷的大回教寺(Mosque of Omar)。腓特烈轻易班师;他赢得史家的称号:“不志愿的十字军,和耶路撒冷的收复者”;教皇贵格里指他是十字军最大的拦阻,並开除他的教籍。

第七次十字军(1248-1254)

  法王路易九世(Louis IX),在教皇英诺森四世(Innocent IV)号召下,於1248年六月十二日,率同他三个弟弟,三万二千大军启航,目标是征服埃及。
  路易甚为虔诚公义,自己生活衣饰简素,爱护臣民,常照顾贫穷伤患,並为乞丐洗腳。连道明会的修士,都自惭不如,以为他在这方面费时间太多。路易说:“如果我花服务两倍的时间,在遊猎和玩棋上,你们都不会讲话。”
  路易率领的十字军,一战攻克达米塔。路易接受建议,不攻亚力山大城,而要乘胜直捣首都开罗。但遇到天热,疫病痢疾使军队病弱死亡甚多,体弱的路易,自己也染上了病。在战败溃退中,路易及大部分军队成为俘虏。付出鉅额赎金,他和军队才得恢复自由;路易恪守信用,监督官员,质不可短,数不可缺。苏丹尊重他的为人,供应衣服船只,让他和残部驶往为基督徒佔有的埃克。
  在那里,路易住留了三年,大量耗费修治约帕,西顿等城市。后得讯摄政母后崩逝,路易回返欧洲。

第八次十字军(1267-1270)

  法王路易九世虽然经历挫败,仍然沒有忘记圣地。
  1267年,路易召集了大臣和主教们,把手放在传为“圣物”的荊棘冠冕上,表示预备再次的十字军。他们劝体弱的王不要去。但次年,安提阿新近失守,其他的堡垒和城市,也落在回教徒手中。路易九世之弟查理(Charles of Anjou),是那不勒斯(Naples)王,也受到苏丹的威胁。
  1270年,六万大军,浩荡抵达突尼斯。但伤寒和痢疾流行,军队损折甚多;路易和他的儿子,也染病死亡。路易临终的话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我们要去。…”他的遗体运回法国安葬。
  英国爱德华王子(Prince Edward)原定为十字军的一翼,率军迟来,到达埃克,征尘已冷,自行归去。

  十字军的最后基地埃克,於1291年失守。1297年,路易九世受教廷封为法王中唯一的“圣徒”。
  十字军的时代随十三世纪结束。


  十字军东征路线图(点击放大)

  综观十字军组成分子混杂不一,从贵族,武士,到农民,遊民,莠民,在教皇鼓励並以“赎免一切前犯罪愆”的吸引之下,参加宗教热的行动,有各样迷信和不纯动机,像后来发现时代一样,有GodGoldGlory合成一军,信仰和纪律,都无法谈得上。其缺乏成就,自然是意料中的事。其实,应该以祷告,眼淚,和奉献生命,代替武力;以爱心代替仇恨;以扩展属灵的国度,代替地上的疆土。主所在的地方才是圣地;哪该为巴勒斯坦“圣地”流血?天使的信息,早在千多年前就已宣告:“祂不在这里,已经复活了!”何必爭夺什么难以确定的“圣墓”?千辛万苦的“朝圣”,卻不知道我们的耶路撒冷,並不是在这里。
  圣地爭夺不来,回教阻挡不住,东方西方教会的合一也沒法实现,所有目标无一达成。而对教皇的“赎罪券”,迷信流毒,卻深深的种下了,成为以后宗教改革之因。
  人文学者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c.1466-1536)感慨的说:

实在说,要与自号为基督徒的名相称,不在於杀伤许多人,而该是拯救多人;不是要让许多不信者下地狱,而是要使非信徒成为基督徒;不是要残暴的咒诅,开除教籍,而是要虔诚衷心祈祷,全心全意的为他们的健康和健全的心智向神求告。

  十字军是历史上的事实,自然也有其长久的影响。持续近二百年的行动,使人民想到自己以外的事,看到自己以外的世界;也使政治主体更加扩展強固,渐发展成为国家观念;在文学和哲学上,发现了亚洲的文化,並从阿拉伯图书馆中,找到了失去的古希腊抄本,加深了西方的了解,而有文艺复兴;在商业和交通上,开通了道路,並使人民知道,和平的可贵。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80214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