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乐趣飘送.音乐家 ✐2007-05-01


莫札特的成功与贫穷

区室

 


莫札特

  莫札特的作品,旋律优美清新。他到成熟时期,受海顿和巴哈作品的影响,融合古典音乐风味。
  1783年七月,莫札特夫妇首次回萨尔斯堡(Salzburg)省视父亲,借以弥补父子的感情。在那里,住了三个月,莫札特颇有些作品,回维也纳之前,演奏了C小调弥撒曲,是他在婚前应许为康妮写的;康妮歌唱。
  1784年,他作歌剧费格鲁的婚礼The Marriage of Figaro),是根据西班牙名歌剧“塞维利亚(Seville)的理发匠”故事写的讽刺喜剧。要等到1786年五月一日,才得首演,以后连续演出,极为成功。
  次年一月,莫札特夫妇去到布拉格(Prague),参与在那里的演出,也受欢迎。莫札特应邀作钢琴演奏,持续一个半小时,赢得如雷的掌声。
  1785年,莫札特的次子凯勒(Karl)出生。雷欧波得到维也纳去探访他儿子夫妇。
  在莫札特家里,遇到名作曲家海顿,和另外两位音乐家,正在举行絃乐四重奏聚会。海顿对雷欧波得说:

“在上帝面前,我说诚实话:我以为你的儿子,是我所认识,所听到最伟大的作曲家;我可以保证,他有鑑赏能力,並且具有充分的作曲知识。”

  雷欧波得听了,颇得安慰,知道对儿子的期望,会结出果子。
  莫札特作曲以快捷著名。他能在时间压力下创作,也许是加上经济的压力,有的交响曲和歌剧,是在预定上演日期几天前完成;但其“急就章”,绝无损於品质,不是粗制滥造,而且是傑作。
  1787年四月,莫札特开始写歌剧Don Giovanni,即Don Huan(旧中译作“唐璜”,实在应是“骑士约翰”:Giovanni是意大利文,Huan是西班牙文都是“约翰”或“若望”;Don是略等於“先生”的尊称。如果译作“登徒若望”,可谓音义兼顾,只是逸出题外。)
  那个月里,少年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来访,要跟他学琴艺。莫札特因忙於手里的工作,加以他自己的健康也不好,不能充分教导造就那十七岁的少年。
  五月二十八日,父亲雷欧波得去世了。在离世前,儿子写信亲切的慰问,父子关系似是完全恢复了。
  不过,预定十月二十四日在布拉格首演的骑士约翰,实在难产。
  十月六日,莫札特到达布拉格。但发现演员的水准不及维也纳,训练他们台词来不及;而欢迎的贵宾安棠王子夫妇(Prince Anton of Saxony & Archduchess Maria Theresa)已在途中,只得临时以费格鲁的婚礼顶替演出,把骑士约翰的首演推至十月二十四日。另一变故是歌手病了,只得再推延至二十九日。现在,轮到作曲家的问题:在演奏前的两天,序曲还沒完成。別人都紧张起来,莫札特卻若无其事;在期到前一天,他还悠哉遊哉的取乐。只在午夜过后,才回到房间內,在几小时內,完成了他的傑作。
  次年五月,骑士约翰在维也纳演出。

  莫札特的生活,时常陷入困境。终其一生,並沒有真正富裕过,固定收入也不太高,但从不曾真正贫穷过;不过,他把群众的称讚,当作应该享受的生活标准。诚然,他年轻的妻子,可能不善理财,凡事依顺丈夫;但莫札特常常入不敷出,常常向朋友举债,总难免经济拮据。
  他知道自己的天才,但以为別人也该了解他的天才,因此,期望很高,遇到失望,就有怀才不遇之感。
  1787年底,莫札特终於得到皇家的差事,约瑟二世(Joseph II)皇帝任命他为宮廷作曲家;虽然这是他早就想望的职位,但所得是打了折扣的薪俸,仅800银币(gulden),他的前任是2,000。不过,皇帝是知音,晓得他的才华非常,也欣赏他的作品。到了1790年约瑟崩逝,而由雷欧波得二世(Leopold II)继位,莫札特的遭遇就更每下愈況。
  1789年四月,他极为艰窘,怀着甚高的期望,与他的学生並支持者黎诺斯基王子(Prince Karl Lichnowsky),相伴作长途旅行演奏,到德莱斯顿,莱比锡,柏林,和布拉格,得权贵另眼看待,都十分成功。
  到柏林后,他们立即去到国家剧场,听演出他的作品Die Enfuhrung aus dem Serail,大致还算满意,只有些音符或理解错误。耳朵太灵的莫札特,越听越不舒服。最后,该是D调的时候,第二小提琴奏成升D调,可能由於抄谱笔误。莫札特真的是忍无可忍,大声喊:“该死!你好不好奏D调!”群众认出是作曲家,全场轰动兴奋的鼓掌。
  此行他获得欢迎和称讚,也收到些皇家显要的珍贵赠品,但不能換钱疗飢;经济上的实际收获,则微不足道,难以抒解他实际的困难。

  莫札特身材瘦小,不能算是十分健康。到三十岁以后,常会头痛。他掙扎着工作,有时过劳的工作,为了赶赴限期。也有些疾病,是在他的思想里面。死亡的阴影,总是笼罩着他,使他常在严重情绪低沉中。不止一次,他“预感”死亡将临。
  1891年七月,他家中来了一位灰衣高瘦的“神秘”访客,带来一封匿名信,附有酬金,约请莫札特作一首“安魂曲”(Requiem),是天主教葬礼弥撒中用的輓歌。他以为那代表死亡使者。这在情绪低沉中,又加上了浓重的阴霾。其实,事情並不是那么“神秘”:在当时的业余音乐家中,有一种风气:贵族或富商,爱附庸风雅,挽请音乐家代为捉刀,自己重抄一遍,当自己的作品出示別人。后来莫札特逝世后才查明其人,不过安魂曲只是学生根据莫札特遗稿的音律作成。
  莫札特连续收到巴黎和英国的演奏邀请,但为了不同原因,都沒有成行。这使他有时间完成计画中的作品。
  1791年九月,他写信告诉朋友,在写“天鹅之歌”,意思是绝笔。那成为他的傑作魔笛The Magic Flute),是第四十交响曲。九月底,完成首演,莫札特亲自指挥。开始的时候,听众似乎沒甚激动的反应;但高潮迭起,群众不仅鼓掌欢呼,结束的时候,还涌向莫札特,像要将那瘦小的音乐家淹沒。
  还有第四十一交响曲,后称为The "Jupiter" Symphony,並不是原作的名字:“天王”交响曲,是出版商所加广告性的称呼,因为其模题和韻律高越,炫赫而有力。
  1891年十二月五日,莫札特在维也纳逝世。

  莫札特同代的著名作曲家萨列里(Antonio Salieri, 1750-1825),有时得跟莫札特竞爭,也由衷景仰说:“他似是能听到神的声音。”
  在二十世纪人物中,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论莫札特的作品,称讚说:“其中有阳光,有风暴,有白昼,有黑夜,是一个美好並有次序的世界。”他甚至颇为肯定的以为天使们会演奏莫札特的作品,上帝特別的讚许欣赏。巴特有个习惯,每早晨聆听莫札特的音乐。当然,尽管人不尽赞同这位神学家的信仰,但他对於音乐颇有鑑赏力,是沒多大问题的。
  莫札特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之一,钢琴乐曲及演奏是第一人,絃乐合奏仅次於海顿,歌剧创作列前五名內,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中心人物,在音乐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把音乐领到新颠峰。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70521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