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6-04-01


科举末代状元王寿彭

陈群

 

  光绪癸卯状元王寿彭(1875-1929),字次籛,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人。以第三十七名贡士参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科殿试中第一甲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1905年曾随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国,赴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著有考察录一书。曾任湖北提学使,提学使兼布政使,代理湖北巡抚。创办过“两湖优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北京总统府秘书多年。1925年曾任山东省教育厅长,还曾兼任过山东省图书馆馆长;1926年创办山东大学並自兼校长。1929年,王寿彭病逝於天津。王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只字为荣。王还著有靖盦诗文稿

王寿彭殿试策仍存民间,王寿彭因“名字”中状元的说法是无依据的。

  近些年来,随着对科举制度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关於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恩並正科状元王寿彭,现在社会上一直流行一种传说认为:王寿彭之所以能中状元,是因为其中状元之年适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因其名字暗合王寿“齐”彭祖(彭祖是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活了八百岁),读卷官为了讨好主子,把本不是第一名的王寿彭的试卷故意挑出放在第一名,而使王高中状元。
  前一阶段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先生的“清十二帝疑案”中也引用了上述传说,可见上述说法流传较广。
  其实,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按照旧制:每科殿试后,所有殿试策原卷属国家机密,即存內阁大库封存。由於一般人无法接触到,加之一些好事者枉加猜测以讹传讹,使得科甲人物传说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将传说视为正史,这样是贻害后人的。笔者亲戚收藏有光绪癸卯科状元王寿彭的殿试策,此资料完全可以证明上述传说是不符合史实的。

  王状元的殿试策保存相当完好,当年还曾经过一些前辈学者的鉴赏。如时年八十三岁的陈云诰老先生(前清翰林,王寿彭癸卯科殿试同年,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欣赏后曾为此殿试策题词曰:

乙亥(1959年笔者注)冬月,似楼老兄得王次籛殿撰同年殿试策卷於市肆,屡经世变,墨彩如新,感题二绝句:天子临轩署状头,江都三策冠时流。人间陵穀经千变,依旧文光射斗牛;犹记干清殿陛前,随班鹄立听胪传。草茅新进初通籍,策庙当阳廿九年。


陈云诰题词

  孙似楼老先生(山东郯城人,著名学者,解放后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对该策也有题詠。
  根据清朝殿试读卷传胪的典制:殿试卷是殿试当日在皇宮太和殿由受卷,弥封官当场弥封收箱承送收掌官;殿试次日由收掌官交给齐集文华殿的读卷大臣共同转阅后排定甲,乙,以前十本(贴有拟名次浮签的弥封卷)进呈;最后由皇帝亲自对进呈殿试策钦定名次,招读卷官入拆弥封(自干隆二十六年后)。也就是说试卷是於钦定名次后才拆除弥封的。未拆弥封以前,读卷大臣,包括最后确定名次的皇帝是不能预先知道被取中者名字的。


王寿彭的殿试策

  从王寿彭殿试策可以看到,卷前写有姓名,履历及三代的一页折疊弥封痕跡明显,“纸钉”,“弥封纸” 保留完整;“弥封官关防”印记非常清晰;读卷大臣八人“姓”下皆标识为“○”(第一等);特別是进呈名次的“黃签”犹在並明确写着“拟第一”;“卷面”上朱笔填写着“第壹甲第壹名”。
  以上史料,笔者认为足可以说清楚王寿彭当年殿试得中状元过程了。王寿彭因“名字”中状元的说法是以讹传讹,是毫无凭据的。
  王寿彭当年对於他因“名字”而中状元的说法曾作有一首打油诗:“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王状元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捷进士应殿试中状元。似乎王状元当年还蛮超脫的。
  另外,笔者想更正社会上的一种说法。王寿彭中状元的那一年(1903年),並不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慈禧生於1834年,1903年她69岁。而甲辰年(1904年)才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当时称 “万寿节”。清末甲辰年(1904年)确实以正为恩,特赐“恩科”,加试了一科甲辰恩科会试。甲辰恩科状元是直隶肃甯人刘春霖。
  再多说两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之所以称做“恩並正科”,是因为按清制,会试三年一科,凡遇丑,辰,未,戊年者为正科,不逢是年而举行者,或为加科,或为恩科,(亦有例外)。辛丑年(1901年)是正科大比之年。由於1901年正值光绪皇帝三旬万寿之年,故而以正做恩,而将正科改在次年壬寅年(1902年)举行。但由於八国联军入侵,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年才把上述恩,正两科合併起来举行。“癸卯会试”对天下士子非常重要,因为自光绪二十四年会试之后,已整整五年沒有举行会试了。而这五年之中,卻又连续举行过两屆乡试。癸卯年(1903年)是集两屆以上举人应一屆会试。
  因笔者亲戚收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一甲三人的殿试策,这里再补充一点史料贡献给读者。光绪癸卯科殿试策读卷官最初拟定进呈的鼎甲名次与最后钦定的名次是一样的。状元王寿彭(山东莱州府潍县),榜眼左霈(正黃旗汉军广州驻防),探花杨兆麟(贵州遵义府遵义县)。

1926年王寿彭创办了山东大学並兼任校长,
山东省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

  王状元处在一个动盪和变革时代,政治观点难免比较保守。但他对近代教育还是做出较大贡献的。他所著考察录一书中就倡导改良教育,兴办实业。考察录一书在当时很有影响。王状元还是湖北新式教育制度的有力倡导者。他在湖北提学使任內,创办了“两湖优级师范学堂”。他制定学堂章程,並创立预算制度,使办学经费专款专用,是为全国之首创。
  1926年王寿彭把当时山东省省立的工,农,矿,商,医,法各专门学校合併,又增设文科,正式创办山东大学並自兼校长,山东省自此有了正规的省立大学。山东大学校史和山东大学百年史记载“王寿彭的山东大学有完整的‘设学大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比第一个山东大学堂前进了一步”。
  作为山东省教育厅长兼山东大学校长的王寿彭,提倡尊孔读经。虽思想趋於保守,但办学卻坚持鲁文化的重传统和齐文化的重创新並重,提倡古今並重“能将忙事成閒事,不薄今人爱古人”。王寿彭在兴办教育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执着和投入。一是资金方面大投入。山东教育厅每月拨给山大25000元,教职工的待遇是:校长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至360元,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二是广揽各类人才。山东大学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採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並有附属中学。校设评议会,院设教务会,系设教授会。定期研究教学,人事,经费等问题。除专业课外,山东大还开设有选修课,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当时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科举出身的经史学者,另一部分是从德,英,日取得学位的回国留学生。新与旧的结合,使省立山东大学充满了生机。如文学院院长王宪五,清末拔贡,精通经学,古文,有“山东才子”之称;法学院院长朱正钧,曾留学日本;工学院院长汪公旭,曾留学德国;农学院院长郭次璋,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医学院院长周颂声,曾留学日本。当时山东大学全校共有教师330人,其中教授就有二百多名,在全国高校中也是阵容最強大的。
  据当年在山东大学读书的学生回忆:“校长(王寿彭)对待学生,总是循循诱导,未曾加以训斥。在督办公署派人来逮捕学生中的地下党员时,他宣扬当局怎样优待学生,谆谆告诫学生要明哲保身。这话本不足以说服学生求进步的心理,但在他还是出於诚心爱护”(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山东文史集粹,第43页)。关於王状元,近几年学界泰斗北京大学的季羨林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他在山东大学附中读书时得到过王寿彭的题字褒奖。称对这段历史,他铭感至深,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关於王状元的一些轶事

  关於王状元,笔者在其后人处见过他的照片。是一位个子不高,身材显胖的大眼睛中老年人。从照片上看,确实是天庭饱满,地廓方圆。满有“福”相的。据参加过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传胪的时人陈恒庆在他所著的谏书稀庵笔记中也记载着:当时沿途观者信口评骘曰:“状元美,榜眼伟,探花秀”。


王寿彭书法

  王寿彭的书法水平的确很高。时人评价受二王影响较大,字体俊美雅秀,端庄大方。据说当时一同应试者见了王寿彭的字“黑大圆光”,皆为之惊歎。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只盖上刻有王寿彭书写的朱子治家格言的铜墨盒,被有关部门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王寿彭的字跡工整,有古人之风,确实十分难得。另外,王寿彭留给世人的对联,匾额,字幅,扇面等墨蹟不少。如在他家乡潍坊曾为西南关五道堂“仙师庙”题名並书“仁术博施能济众,虔诚祈祷自蒙庥”。今潍坊市博物馆存一刻石,即清末进士陈恒庆为曹鸿勳临九成宮醴泉铭所作跋文,系由王寿彭所书。福建“资国寺”有王状元题“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的楹联。保定古莲池书院现存有一块王状元所书的碑,此系笔者亲眼所见。
   关於王状元还有一些轶事。据说当年“山东大学”的校牌是王状元所书。而当年第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去世,还是请王状元点的“主”。慈禧太后去世后,用於引“神”用的牌位是由王状元所书。另据说,济南的“山东宾馆”系王状元所书,王状元还曾为北京“天源”酱菜园题过诗,当年袁世凯颁发的“京师大学堂”匾,落款是大总统题,系由王状元代笔。当然这些笔者也未考证过。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考证考证。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60420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