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5-09-01


哈同与上海的犹太人

史直

 


哈同(Silas A. Hardoon)

  1931发生了一件震惊国际间的事件,日本侵略我国东三省,揭开中日之战的序幕。“抗战八年”,实际是十四年。同年,在中国民间互传,各地报纸竞栽的另一证要新闻是:上海富豪犹太人哈同逝世,送葬的行列长达数里,参与者数千人,备极哀荣,前所未有。是年,我正读高中,家乡报纸将它列为头条新闻。
  哈同(Silas A. Hardoon)於1873年即清同治十二年自印度来华,定居上海,经营五十八年,逝世时八十四岁。

   哈同成为中国当代的名人,不但由於鉅富,实在因他娶中国女子,从中国习,醉心中国文化,上交官吏,下交贩夫走卒,与青,红帮为友,兴学,立奖学金,效红楼梦的“大观园”建设了哈同花园。据传当年英,法租界的某些地区,三分之一的财产为哈同所有。南京路敷设双轨电车路,他慨捐自外滩到西藏路以柚木铺路的全部材料代价,作为对上海市民的餽赠。犹太人在上海久为嫉羨对象,在英治环境的场合有一条“哈同路”来纪念他,事非寻常。
  清末民初,上海全市有三间犹太教堂,创自己的报纸多种,犹太人数约七百人,其绝大多数来自伊拉克的巴格达(Baghdad)。这个古老民族大多聪明绝伦,好学,能写作,有语言的天才,或精於工艺,缯画,音乐,剪裁,服装设计,甚至原来业医,教授,有从事工业的经验,加上善於理财。初来上海,一副难民姿态,不出数年,买楼置业,迅即小康。因此中国民间流行一句话:犹太人骑骆驼坐英国RR轿车而去。“骑骆驼”,显然是指中东沙漠地区,较近事实,但骑者绝非都是贫穷,例如至少莎逊家族早已驰名孟买,甚至整个印度。莎逊系攜鉅资前来东方,投资英国侵略下在华的企业:发电厂,码头,仓库,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上海外滩最辉煌的“莎逊大廈”即属一例。
  今日图书馆里有“犹太百科全书”可查,上海犹裔共六个著名家族:Sasson(莎逊),Kadoorie(嘉道理),Hardoon(哈同),Izra,Shamoon,Barougkh,其中莎逊最出色。嘉道理财团迄今在香港的事业尚存,哈同的财产仅限上海,其他三名固不闻於中国民间,今日也无资料可查。六大家族皆Sephardium,意即来自西葡进入巴格达的移民。


莎逊集团的创业人
David Sasson

  莎逊集团之投入印度开发与工商业始於1832年,时值东印度公司经营印度时期,內部各地时有战爭。1858年,英政府向东印度公司取得统治权,內陆仍有六个土王(Maharajah)未曾降服,英国祇有任之。莎逊集团的创业人,亦公司名称,为David Sasson(1792-1864)。其父是巴格达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历四十年,正职是奧吐曼帝国当地政府的财务官。全家人员於反犹运动时出走,先到波斯湾,次入印度,设纺织,面粉,榨油等厂於孟买地区,徐入印度內地,在飞黃腾达,人财两旺后添设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义学,奖学金,孤儿院等文教,慈善事业。创业人故后,长子领导,次子则於1867年成立新公司,E.D.Sasson,旨在中国及远东各地。莎逊集团於1870年进入香港及上海。哈同则较迟三年始抵上海,初时担任华俄道胜银行司阍,不久加入莎逊洋行,时已结识罗姓交际花,或谓专接西宾操神女生涯的女子,名叫莉莉,西名Liza Lo。哈同迷信中国风俗,莉莉七月七日即七巧出生,与他本人生日时辰相卜为吉,遂订终身。
  犹太教徒若改信他教或与異邦女子结婚,乃属大逆不道,等於叛教,不再为犹太社团所容,因此在本地图书馆里找一般有关犹太人的书籍,哈同此名称总是不见蹤影。唯犹太百科全书列举上海犹太人的六大家族,其一为哈同,是仅有的例外,他算是同霑雨露。
  哈同投身莎逊集团作为进身致富之阶确是一明智決定,因为莎逊並非一般普通财团可比。创业人有八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二各在孟买坐镇,另一名在上海主持,共同参与伦敦与各殖民地的经济通路,还有两名,恃其优学语言之才,进入英王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宮廷,成为朝臣,余者向犹太教,社团,报界,文化或慈善业上发展。结果,第三,四代膺任议员,副部长,先后获英王赐爵者共六名。
  莎逊集团在上海对於政,经上的动态有举足轻重之势,一般英商和租界当局人员決难等閒视之。事实上,犹太人对英王室和政治的影响力早在莎逊集团之先。女王维多利亚时代有保守党员,犹太人底色罗列(Disraeli)先进入议会,三度财长,两任首相。经他的努力,议会始冠维多利亚以“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的尊称,故在他逝世前女王宠赐他“伯爵”之衔。1949到1952年我工作於香港,每见“皇家重地”那一类的招牌便感到诧異,原来那“皇”字是从印度移植而来,和香港同属一脈相承的殖民地。谁会想到统治大英帝国六十三年的维多利亚与才干出众的智囊犹太人底色罗列会有错算?七十年后印度首先独立,又过了五十年香港卒能回归中国呢?
  当年相传哈同夫妇每次购地居奇,必先到虹庙去求签,吉则出价购之,而庙的主持有地利之便,介绍附近荒地,廉价而成,並取佣金。每次有占卜之举,是否如此,姑妄听之。其实上海旧地南市,跼躅一隅,向北发展循黃浦而下,乃所必然。哈同供职莎逊,消息灵通,必增预见,又值筑南京路,其两旁及西去,地价步升,捷足先登,多年后乃成鉅富。至於何年哈同自莎逊请辞,设哈同洋行及兴建花园均无所考,今不欲望风捕影,任意假设。


“哈同花园”於1909年建成

  哈同花园及哈同夫妇身后的一切值得记述与考订。
  哈同成鉅富之后,学士文人多萃其阶,尊称罗莉莉为“迦陵夫人”,就其家居附近效红楼梦上的大观园兴筑一座大花园,经建人为程姓僧人,自名为“鸟目小僧”。完成后有三堂,二楼,十八亭,六桥,各式轩馆,石船,石塔,水池,溪流,假山,珍花異草,不胜列举,佔地数百华亩。
  程姓僧人,本为秀才,出仕未竟,自感怀才不能展,一时灰心丧志,削发为僧。乃至筑园成功,哈同待以上宾,则易西服革履,並有小沙弥随身。那小沙弥本姓潘,江苏睢宁人,自幼聪敏,具黠智,颇得女主人的欢心。及长,取名“姬觉弥”。姬本古姓,小沙弥既不姬,古其字作女臣解。沙弥为梵语,男子未成年,受十诫尚未入僧位者为沙弥。不知为何,程僧后来被解僱,工作由姬觉弥代。此时,园中生活形态一如王侯府第,並私用太监,尊哈同夫人如慈禧太后,姬觉弥任总管,自感地位如李莲英。民初,前清遗老,骚人墨客,恒以哈同花园为欢聚之所。每屆她七巧生辰,有园遊会,仿效古人行饮,射,婚冠之礼。更设学院,教授经书,说文解字,美其名为仓圣明智大学。
  1916即民国五年,应华洋义赈会所请,哈同花园开放多年,从此那亭台楼阁,林园名胜始为国人所晓。可惜国人陋习不改,随意吐痰,拋棄废物,折花践草,卒使花园狼借,旧观不再。为此哈同夫妇时生龃龉,几至決裂,使后园门长闭。
  迦陵夫人终生不育,夫妇遂广收中西儿女,据传有十三太保,八姊九妹,无非是极言其多。
  哈同在园中设孤儿院,並收纳义子,后来出色的青年有徐詠青,专画有关宗教和圣经名像;徐悲鸿由哈同资助留法,卒成中国的名画家;周创云司本花园之京剧团,后来与张百川,郑正秋合创“明星公司”,为中国电影界之先导。
  1920年代有估计:哈同财产时值一千万美元以上,事实上決不止此数。总之,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一富豪。
  哈同立有遗命,遗产悉归夫人,倘夫人亦逝,某些财产为六名收养子女均分,余产则由西血裔领养子大卫(David George)得七成,鲁宾(Reuben Victor)得三成。奈何哈同在巴格达及印度的至亲纷纷提出诉讼。其间,哈同夫人出钱若干做为缓兵之计,外间不得而知。七七事变后,及1937年九月,夫人立下新遗命,西裔的大卫和鲁宾与她领养原为罗姓的五名侄辈应视同一律,废除哈同厚此薄彼的原有分法,並於每人满二十五週岁时各先得十四万元,做为安家之资。不料在珍珠港事变前,即1941年十月,哈同夫人遽逝寓所。大卫提出诉讼,旨在恢复哈同原有遗命。诉讼尚未及审理,日军便进入租界,将哈同财产加以接管。
  大卫结交日宪,获得部分处理权,对夫人的罗姓侄辈时加接济,直到胜利。
  战后英国法律已不适用,罗姓侄辈反对大权在握的西裔大卫,但出不起律师及讼费,乃由上海当时闻人杜月笙等出面调解,邀请浙江法政毕业沪上名律师无锡人秦联奎,作为双方和解的公正人,将先,后两遗命条件折衷而论,时上海参会有提案将哈同花国收归市府,辟为公园,然人算不如形势,江南吃紧,秦联奎匆匆南下香港,不久共军渡江,余产当然全归公家所有。今存的旧建筑有上海延安中路一千号的中苏友好大廈,后改做展览中心。今日怀旧的人大可在此凭吊一番。
  前面提到名闻中国之间的其余两大家族:莎逊集团远避中国,於1948年迁往巴哈马群岛(Bahamas)。嘉道理集团在香港投资较多,例如在九龙的“中华电力”,“半岛酒店”,“浅水湾酒店”等等,对社会公益事业总是慨解义囊,例如对香港大学的赠予及新界的难民救济等工作。早年,嘉道理集团在“白牛石”地方购买了一座荒山,开辟营之,其对於改良蔬菜,家畜,难民小额贷款,改良居住环境,修筑三路等工作贡献良深。今日在新界该地见水泥筑路上印有K.A.A.A.即 Kadoorie Agricultural Aid Association 的缩写,可为证明。
  犹太人大多聪明,胆大,猛狠,善营,生财有道,但亦有乐善好施,如莎逊和嘉道理两集团在印度和香港做出的工作。至於对自己的社团和他地的善行则非本文范围。哈同夫妇似乎缺乏高瞻远瞩,倘与莎逊和嘉道理相比显然相差多了。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916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