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点点心灵 ✐2005-02-01


一只蛋

 

  “我可以吃这只蛋吗?”十岁的小女儿兴致勃勃地问。

  “可以。”是我有点费解的回答。蛋?为什么不是雪糕或纸包蛋糕等甜品呢?
   她半跑半跳地走回饭厅,对仍在吃晚餐的姊姊边笑边说:“我可以吃这只蛋。加糖,加盐,加黑椒粉。”跟着便开心地哼起小调来。

  你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我的小女儿会为一只蛋,一只十分普通的,滾水煮熟的鸡蛋这样高兴?说真的,我也觉得奇怪。我家其中一条的家规,就是假若女儿们在二十五分钟內把饭吃完,她们便可以用剩余的时间选择及吃喜欢的东西。这条家规的目的,是想吸引及鼓励孩子们在短时间內把饭菜吃完。(从前她们要用一小时才吃完一碗饭。)另外,若在规定时间內吃不完,便要停,不能再吃。直至吃下一顿饭时候才可以吃东西。政策实施后,才发现有时侯小孩子饿一餐半餐是沒有大碍的。她们在一餐所定的时间內吃不完,结果沒有吃饱,到吃第二餐时便十分合作。

  这天晚上,小女儿用十八分钟就把晚饭吃完。她拿计时钟来给我看一看,半句话也沒有说便走开。接着便听到雪柜的开门声,关门声。五秒钟后便出现了上面的一段对话。也许,要推断女儿对“蛋”的兴趣並不难。因为,我和外子都沒有吃甜品的习惯。而我们也很少吃巧力克糖及糖果这类食物。(又或者,与其说小女儿喜欢吃蛋,倒不如说她喜欢吃蛋时可以沾上糖,盐,及黑椒粉。她认为吃蛋的过程比起吃雪糕或蛋糕更好玩。)孩子们对“甜”品不大热衷,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对甜品也沒有什么特別喜好。

  有一次,外子邀请朋友一家人到我们家里作客。这位朋友有一个女儿,年纪比我的大女儿还要大一点。我的女儿当时快两岁。閒谈中这位朋友的妻子说她的女儿怎也不肯吃蔬菜或水果。(也许她是看见我们预备了不少青菜,固此想预先给我们一个心理准备吧!)外子满不在意地告诉他们,我们的女儿很爱吃生果蔬菜。接下来的对话中,才发现那位太太本身並不爱吃蔬果。只会间中吃一些生红萝卜条。(这位朋友一家是地道的美国人)。听到她这样说,我便明白为何她的女儿不吃蔬果了。既然做妈妈的不爱吃蔬果,她当然不会多预备蔬果给家人食用。与此同时,她的女儿少不了要沾染妈妈害怕吃蔬果的态度。

  曾经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孩童的心思就好像一张白纸。”意思即是说,孩童不是一出生便懂得好与坏的分別。他们对衣着,食物,音乐等等的喜好,甚至人生观及世界观,都是后期因社会环境及生活习惯的影响才建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而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力是最大的。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不管是有意的或无意的。可惜做父母的很多时候以为自己觉得重要的,使自己开心的事物,就必定是孩子们所需要的事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物质上的享受。满以为住大屋,驾驶名贵房车,穿着名牌衣服,给子女买最新科技的玩意儿,就是最能帮助子女的途径。於是乎拼命地做工,完全沒有空閒时间跟孩子玩,沒有时间细心听他们的话。结果,“父母”只是一个称呼,而失去了这个称呼內所应有的亲蜜,尊敬和爱护。谁晓得原来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的时间!

  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满足的。记得当我的孩子们尚幼小时,(大概在三,四岁前,)每逢生日或圣诞节,她们最珍惜的,玩得最持久的是包装礼物用的花纸和盒子,不是盒子內的昂贵玩具。而且,盒子的体积与她们的兴趣是成正比的。盒子越大,她们便想出越多方法,运用更多想像力来充分发挥这个“玩具”的潛质。盒子越大,她们便玩得越开心。有一次外子不知从那儿弄回来一个包装雪柜用的大纸箱。这个纸箱搖身一变,变成座堡垒。然后变成民居。接着变成探险洞穴。最后变成一部双头的开篷跑车。(外子把纸箱的两端都装修成车头的模样,加上硬纸皮做的驾驶盘,让女儿们可以同时驾驶,不用爭。)这个纸箱以不同的形式和身分坐在客厅中约有两年之久。最后因为我们要搬迁,才把它棄掉。到今天,每次提及儿时乐事的时侯,女儿们总不忘那百变纸箱。

  圣经內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言22:6)这里所说的不单只是供给孩子们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而要加上用心教导。不单是学业上的教导,更重要的是教导他们走当行的道路。

  於孩子而言,一个纸箱代表童年开心的时刻,而一只蛋是一件既可吃又可玩的东西。於我而言,它们卻是提醒。叫我尝试从孩子的眼中看世界,了解她们的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教导她们,好让她们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50231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