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报 eBaoMonthly.com
寰宇古今 ✐2004-12-01


三千年来恩怨

巴勒斯坦的纷爭

亚谷

 

  今天世界上人的眼睛,注视着地中海岸边的一块小土地。在那里,有不同的民族,有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把那块地称为他们的家乡:这个字,有多少情感牵系呢!当然,一块地不能有太多的主人,各执各的理由,沒有谁愿意放棄,沒有谁愿意让步。简单说,这就是中东问题的症结。

  但神是全地的神,因为祂创造了宇宙,这宇宙属於祂,而且是为了祂的荣耀而存在。“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篇24:1)不论问题在人看来如何错综复杂,在神不是问题,一切世事的运作,都是要成就祂的旨意。所以信徒不是要看什么事而惊惶,而是要仰望主。

问题的由来

  当亚伯拉罕还住在迦勒底的吾珥的时候,巴勒斯坦就是圣经所称的迦南地,已经有人居住(创世记13:7);现代考古学也证明,那时候的赫人帝国,确已经有相当高的文化。

  神召亚伯拉罕从吾珥出来,並应许他:“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比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创世记12:1,2)神不是提倡种族主义,对某些人特別偏爱,而是给他特別的使命,要借他传播正确的信仰,使人认识神,並应许从他的后裔中,兴起弥赛亚,作世人的救主。神一步步的引导他,往迦南地去;他的妻子撒拉就死在那里,所埋葬的墓地,就是亚伯拉罕用银子向赫人买来的(创世记23:7)。但神召他出来的时候,就与亚伯拉罕立约,要将那地赐给他的后裔(创世记15:13-21)。后来神更指着自己起誓:“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並且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创世记22:15-18)

  以后,以色列和十二个儿子並全家,下到埃及居住。到四百多年后,成了大族,卻沦为奴隶。神差遣摩西,引导他们从那里出来,在旷野飘流四十年;是约书亚帅领他们进入迦南应许之地。不过,以色列人並沒有照神的吩咐,赶出那地的原住民;竟与他们混杂相合,效法他们的行为,拜偶像,行邪淫,得罪唯一的真神。神差遣先知多次警告无效,以至神借先知耶利米说:“你们怎样离棄耶和华,在你们的地上事奉外邦神,也必照样在不属你们的地上事奉外邦人。”(耶利米书5:19)这样,以色列人被掳分散到外邦。

中东与巴勒斯坦

  近代欧洲人,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上把他们东边的地方,称为“东方”:近欧洲的地方,称为近东;远到太平洋岸的地方,称为远东;从北非到地中海岸的地方,称为中东。英国盛时的军事建制,就划为中东地区。法语称为Levant是“日出之地”的意思。所以,这套语词,含有帝国主义支配世界的背景。那时候,英国人看自己是支配世界的主人。这与华人以自己为中心,定出东洋人,西洋人的作法,同出一辙。说到亚洲人自己也用“远东”这类地区性名词,並不光荣,不如換称亚洲什么的。

  巴勒斯坦(Palestine)这名词,来自希腊文Palaistina,源於希伯来文Pleshet,意思是“非利士人之地”。阿拉伯文则为Filastin。阿拉伯半岛,位於红海和阿拉伯海中间,北界波斯;原居住的部族,大部分以游牧为主,是圣经所载的摩押,亚扪,以东等国,亦有亚述人。到罗马统治时期,称之为阿拉伯。约在第三世纪,发展了阿拉伯语文。后来到第四世纪,有部分部族和埃及接受了基督教;大部分则崇奉異教信仰。直到第七世纪,穆罕默德(Abu al-Qasim Muhammad, c.570-632)兴起,发展回教,成为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十一世纪后,衰落分裂,大部分归土耳其保护,有部分人民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归属英国统治;犹太人相继回归的渐多,成为与当地居住的人民冲突的情势。

锡安主义与复国运动

  奇妙的是,一千多年来,分散各地的犹太人,国亡而心不死。他们一直想要回到故土。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教对犹太人的态度转好。十九世纪时,流亡的犹太形成了一个运动,名叫作Hovevei Ziyyon意思是“爱锡安者”,鼓励农民和工人回到巴勒斯坦定居。

  匈牙利犹太人赫慈勒(Theodor Herzl, 1860-1904),是一家奧地利的报纸记者,於1897年,在瑞士召开第一屆锡安会议,被举为主席,发行Die Welt (世界)周刊。

  1903年,在俄国的犹太人遭受反闪族者迫害。英国政府在同情下,应许划出乌干达的六千方哩土地(今肯雅),给他们聚居。赫慈勒认为不妨接受为过渡性措施;但锡安运动者,在大会中群情激昂,认为是妥协,有背理想,不予接受,宁愿回到他们那块災难的土地。迫得赫慈勒举起右手,以希伯来语引诵诗篇第三十七篇:“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枯干!”大会婉谢英国好意建议。次年,赫慈勒就以英年早逝了。但锡安运动有新起的领袖,仍然在卫斯曼等人的领导下继续下去。

  1917年,英国政府的外相贝复发表“贝复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表明英国支持犹太人回归。据说,那是因为犹太化学家卫斯曼,后来以色列的首任总统,为英国人发明了TNT炸药,嬴得了英国的支持锡安运动以为酬谢。那年,英国骑兵名将艾伦贝(Edmund Henry Hyman Allenby, 1861-1936)率军由埃及北上,光复耶路撒冷;更进而在米吉多大获全胜,终把土耳其逐出巴勒斯坦。於是,渐有更多犹太人移回定居。

  到1930年后期,英国政策转而压制犹太人。激烈的犹太人武装组织,则企图以暴力逐出英国势力。最著名的行动,是爆炸大卫王旅店的英军总部。后来以色列的政治领袖,沙迈总理(Yitzhak Shamir),比金总理(Menachem Begin),达扬将军(Moshe Dayan)等,都曾被算为“恐怖分子”。

  不过,在英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和附近地区,已经有许多阿拉伯人,住在那里。英国的统治政策,是分而治之。结果,弄出许多小部落,都有了王。这批腐败的独裁者,压制人民,也同犹太移民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衰落的大英帝国,不愿也不能再负这沉重的担子,就把这块托管地区,交给联合国处理。 1948年五月十四日,以色列共和国正式成立,立即得到苏联和美国的承认,英国和其他国家随之。由锡安运动领袖俄国化学家卫斯曼(Chaim Azriel Weizmann, 1874-1952)为首任总统,本古良(David Ben-Gurion, 1886-1973)为总理。但沒有宪法,因为宗教与政府的关系无法界定,而犹太教的极端基要主义(Hasidism)分子,则拒绝承认现政府,认为並不是什么“复国”;他们拒绝服兵役,只注重个人敬虔。

  原住在那里的阿拉伯人,被強迫迁出划归以色列的土地,自然不心甘情愿;周围的亚拉伯国家,不愿见到现代以色列的存在,群起要把他们赶下海中灭绝。但分开红海的神,现出奇蹟,1948-49年的战爭,草草成军的以色列人,仓皇应战,竟然击退人数多许多倍的对方,而屹立不动。以后,相继而来的冲突, 1967和1973年的战爭,都是以色列在众寡悬殊的兵力之下,取得迅速而确定的胜利,扩大了所佔领的土地。

  我认得一个绘制地图的瑞士人,阿拉伯人要求,他们出品的世界地图上,不得印有“以色列”字样,只可保留空白,否则即以炸弹对付。可见其敌对观念之深。

  但在实际问题上,战爭固然不易,和平更难;想不到保持胜利成果,比取得胜利成果的代价还要大。以色列要维持佔领区,但在战场上失败的一方,要在会议桌上得利,也要以暴力反抗佔便宜。阿拉伯人有几个不同的组织,和以色列人敌对。在1973年,联合组成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並获接纳加入阿拉伯联盟,声势壮大起来,可以跟以色列人谈判了。

  纳粹种族灭绝的Holocaust (希伯来文Sho'ah,或Hurban是燔祭或烧尽的意思),有五百七十五万人牺牲,坚定了犹太人奋斗求存的意志,虽然只有少数的人口,坚持立意保卫国土,不因压力而屈服。

  巴解对付以色列,总以代雅辛(Deir Yassin)事件为口实,宣扬以色列人如何集体屠杀。据说,在1948年四月九日,比金(Menachem Begin)领导的突击队Irgun,屠杀了代雅辛村的一二百名阿拉伯士兵及平民,包括妇孺在內,事实真相始终难明,但对方一直用以宣传。而以色列一向不愿筑起篱笆,与巴勒斯坦人作好邻居,因为那等於承认有部分土地不属他们;当然,他们对待巴勒斯坦人,也缺乏尊重,更说不上友好。不过,以色列公正的伟大政治家本古良,常说:“不管外邦人怎样说,只在乎犹太人如何作。”他对代雅辛事件的比金,主张彻查严办;在离世前不久,他说:“为了真正的和平,除了耶路撒冷和哥兰高原以外,以色列在战爭中取得的土地,可以归还巴勒斯坦居民。”这算是他最后的遗言。 

  至於巴解领导阶层,则利用难民营,从各阿拉伯国家,联合国等方面,每天得到上百万美金的收入,所以也无意真正解決问题。近来的自杀式炸弹攻击,收到恐怖效果,激起有些国家同情,也使双方仇恨愈演愈深。

谁是以色列

  以色列不是字母的组合,不是一块地,而是一群人。

  使徒保罗说:“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马书2:28,29)

  中世纪的教会,致力迫害犹太人,夺取他们的钱财,強使他们转变信仰。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犹太人並未受其利,反成受害者,有的竟然被屠杀;以至使犹太人转而同情回教,反对基督教。

  近代弟兄会的兴起,对犹太人的态度转变。他们以为神对犹太人有另外的应许,照时代论者的解释,在教会时代之后,以色列会全家归主。加以工业革命后,犹太人在工商业上的成功,也影响政府的政策转儿对他们有利。

  归正信仰的教会,则以为信从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拯救,教会是新约的以色列人;是“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就是我们这信神使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的人。”(罗马书4:12-25)因为主复活“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使徒行传15:14-18),扩张包括了外邦人。又说:“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也不因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就都作祂的儿女”(罗马书9:6-8)。惟有信的人,是应许的儿女,就是教会。这样,犹太人当然可以加入这信的团体,但在新约的恩典中,並沒有特殊的地位。

  两种不同的观点,不是无关重要的教义解说,而是影响对世界事务的看法,特別是以色列主要支持者美国的政治決策。

  神绝不鼓励种族偏见。神拣选亚伯拉罕,把“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马书3:2),是要他和他的后裔,使別人从他们得福。

  现代以色列国,基督徒有多少呢?除了沙地阿拉伯之外,以色列是所有中东地区基督徒最少的国家,比伊朗,伊拉克,敘利亚,约但都少;至於埃及,全人口百分之二十是基督徒。反之,巴勒斯坦人中,基督徒比率则高得多,虽然因缺乏基督教国家的同情,人数在減少中。而以色列人中,信有神的不到百分之八,不仅基督少,仅有的少数还要受许多歧视,这样看来,非以色列的外邦基督徒,更是“以色列”人了。

  谁是以色列?哪里是耶路撒冷?哪里有神的圣殿?这成了很难回答的问题。

从圣经来看

  圣经一贯的显示,神是信实守约的神。对神的誓约,国家的条约,交易的契约,婚姻的盟约,神都奇妙的认真注意,绝不许有权变的余地。

  神要以色列人,在进入迦南地后,要赶出所有的原居民,不可同他们混合。但以色列人沒有那样作,为了各样理由,容许他们留在那里。神就使那些外邦人,作他们肋下的荊棘。因为以色列人不守约言。

  约书亚和以色列的长老,沒有求问神,就同基遍人立约,容许他们住在中间。后来扫罗王大发热心,要灭绝基遍人,以为是好事,反受神降罚,並要补偿(撒母耳记下21:1-9)。

  以色列北国十支派亡了国,南国犹大,靠巴比伦而生存,指神的名订下了约。后来他们以为条件不好,悔而毀约;神判定犹大国必遭毀灭(以西结书17:12-16;耶利米书34:15-21)。神是信实的,是守约施慈爱的神。

  犹太人接受联合国的支持,在划定的界限內,建立现代以色列国,自然也有信守的义务。以色列人对佔领区內的阿拉伯人,必须予以人道的待遇,不该加以迫害。

  至於美国,传统的支持以色列,几乎至於无条件和放任的地步。不过,阿拉伯国家操纵石油生产,汽车对美国人特別重要,为了卫护汽车,不惜出卖灵魂和品格:世界唯一強国,竟成了区区沙漠专制酋长的看家犬,任其颐指气使!其实,对於那些腐败的人物,即使不立即推翻,也该予以“限制性保护”才是。

  当然,基督徒不都能決定政策。但我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也保括和平,兴盛)。如果有机会,该为敌对的双方沟通,让巴勒斯坦所有的居民,建立和平。如果去旅游,至少要与巴勒斯坦的教会团契,了解他们;因为他们到底也是我们的肢体,是神的圣殿啊!

  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耶路撒冷啊,爱你的人必然兴旺。
  愿你城中平安。愿你宮內兴旺。(诗篇132:6,7)

  我们所盼望的,不是地上的国。这是主在升天前,对门徒思想的最后纠正;然后,交托给他们传福音给万民的使命。因此,主的门徒所唯一盼望的,是以色列真正的复国,那必须是“大卫的后裔”坐在宝座上,就是主救主耶稣基督的再临,也就是万物复兴的时候(使徒行传3:19-21)。

https://chs.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041220

 

©2004-2024 翼报 eBaoMonthly.com